【文學筆記】廖志峰/抵達的其實是昨日世界:讀劉子超《午夜降臨前抵達》
從小東歐旅行回來後纔讀到《午夜降臨前抵達:中歐文化漫遊》(新經典出版),拿起書後,一行一行讀,我的快閃旅遊和作者的路徑有小重疊,經驗角度不同,所思不同,也因此激盪:爲什麼作者這樣寫,沒說的又是什麼?我充滿興味。
作者劉子超集記者、作家、譯者於一身,文字功底與觀察深刻,前此已在臺灣出版過《失落的衛星》,書名讓人想起波蘭記者沃伊切赫.古瑞茨基(Wojciech Górecki)曾寫過的《高加索星球》,星球或衛星都是借喻,其實都在地球上,但旅人行跡少至,有如星球,而閱讀一本書,就像是一次星際探險。本書起自作者2012年夏天的旅遊,終於2015年。對於旅行或者生命的回望,作者明白地說:「旅行或者人生,就是一次次解決如何抵達的生命過程。」這種探問不禁讓人想起同爲記者的卡普欽斯基曾說:「我出國,單純是爲了跨越邊界,前往某處。去哪裡都無妨,因爲重要的不是目標、目的地、終點,而是幾近神秘而超越性的那個舉動,亦即跨越邊界本身。」旅行意味着生命視野的探索與開展。
兩個不同時代、國家的人,有其相似性,都出身自共產國家,一者波蘭,一者中國,在探訪世界的同時,隨身都有着對應的文本,卡普欽斯基參照的文本是希羅多德的《歷史》,劉子超則置入更多的文學文本,如卡夫卡、哈謝克、赫拉巴爾等作家的作品。在旅遊同步展開的場景與文學地圖,拉高了敘述的廣度,同時又有着漫遊者的隨遇而安,閃現各種風景,讓人驚豔。當然這樣的旅遊有起迄點,也有季節性不同的面貌和紋理。相對於臺灣讀者而言,劉子超的深度旅遊,範圍廣闊,填充了讀者對中歐史地的些許空白。這本書以中歐國家爲主,旅遊的國家包含德國、捷克、波蘭、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斯洛維尼亞、義大利等國。有趣的是旅行的終點都在義大利,路徑則如星體般的幾何移動,充滿線性的交錯。從作者的移動路徑,可以感受到歷史是此行之重,沿着前蘇聯國家的西緣而行,也正因如此,途中在各國城鎮所遇的人物,對蘇聯時期的觀感或反省就不會少。但從德國出發,途經波蘭、捷克,猶太人的歷史命運也是書的主調,一戰後消逝的奧匈帝國的殘影,更是不時出現。不管是帝國戰爭,或種族清洗,乃至於地域疆界的流動,人面對歷史的存在,如同被土石流掩覆的花草,無力抵抗。
這本書初讀像是看傑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但真的展開閱讀,卻似看着褚威格的《昨日世界》,充滿歷史的反思。我特別着迷的是他的書寫,這部紀實作品的文學濃度非常高,充滿了各種活潑意象,而且注進了情感,比如他說:「我很享受第一次在一個陌生城市漫步的感覺,就像單身很久之後,和一個女子開始新的交往。」全書不少段落讓人咀嚼,像布拉格酒館所遇到的三姊妹,或投宿旅店時所看見的地圖。書中對於巴爾幹半島的風雲變幻也略有述及,側寫人們對自由的渴望,見聞生動豐盈。
作者希望帶讀者進入他的「雙重敘述」,並以個人經驗和外部世界碰撞,就我個人而言,這樣目的是達成了,而且還多一重文學文本的重探,十分豐富,需讀者自行上路展開閱讀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