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空間“蓮”通美好新生活
□蘇報駐張家港記者 陳夢嬌 見習記者 張東慧
初冬早上,張家港保稅區金港文化中心裡一片歡聲笑語。
循聲而入,裡面有排練廣場舞的、親子閱讀的,還有民俗文化市集。攝影愛好者許炎舉起單反相機,定格着美好瞬間。
2022年,投資4.5億元、總用地面積11萬平方米的金港文化中心開門迎客,成爲張家港單體投資最大的文化空間,每年開展千餘場優質公共文化活動。
精神共富,文化先行。作爲張家港經濟發展的龍頭板塊,張家港保稅區在注重物質文明發展的同時,抓好精神文明建設,以一座家門口的文化中心,打開公共文化服務大門,讓羣衆在家門口樂享高質量文化供給,書寫現代化城市文明新篇章。
“睡蓮”綻放點亮文化新空間
長達9.12米的“中國龍筷子”、精美絕倫的漆扇、細緻入微的鉤織嬰兒鞋……近日,“華枝春滿”張家港市首屆優秀民間工藝精品展暨蘇州市民間工藝特邀作品展在金港文化中心火熱展出。不少市民前來,一睹130餘件獨具匠心的民間藝術作品風采。
家住張家港市金港街道的劉先生平時愛好製作皮具、編織手鍊等,第一時間前來觀展。他說:“手工藝品的展覽離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更近,更受羣衆歡迎。”
看一場展覽、聽一場藝術講座、體驗一門特色手工技藝……對張家港保稅區周邊居民來說,這樣詩意的生活已屬日常。
從空中俯瞰金港文化中心,它猶如一朵漂浮在荷塘中的睡蓮悄然綻放,香山高塔倒映在水景屋面上,江南水鄉濃濃韻味。
“睡蓮花瓣”分別對應着檔案館、文化館、少年宮、圖書館、美術館、健身中心等功能區域,周邊輔以配套休閒廣場、輪滑場地、籃球場、健身步道等運動健身場地。整個中心集展覽、休閒、教育、觀演、娛樂等多項功能於一體。
在此基礎上,該中心積極探索“文化+”模式,在各個館內因地制宜打造文旅客廳、數字文化展示空間、“暨陽玫瑰·最美婦女微家”、“保”貝公益手作室、社區教育之家等陣地,創新性打造現代文化精神空間。
一批批“小而美”的新場景,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擁抱“詩和遠方”。
在“酥”式生活民俗文化市集上,非遺漆扇、手工扎染、愛心義賣等攤位琳琅滿目,市民們在選購心儀物品的同時,獻出了一份愛心;在小劇場,“光影養分”公益電影正在熱映,傳來陣陣笑聲;在舞蹈練習室,老年大學的模特班學員穿着旗袍,優雅地練習形體……
模特班上55歲的徐秀雲說:“過去,活動空間有限,大家排練都要地方。現在教室寬敞明亮,各得其所,各得其樂!”優質的環境令徐秀雲的晚年生活更爲豐富,她還報了廣場舞課和拉丁舞課,一週三次到金港文化中心“簽到”。
文化空間全新綻放,不僅豐富着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還成爲張家港保稅區的文化新地標,不斷“出圈”。今年,金港文化中心入選2023年度全國最美鄉村公共文化空間(創新案例類)TOP60名單。
千場文化活動上“詩和遠方”觸手可及
11月30日晚上8點30分,在上完“文化潤萬家”市民文化夜校(二期)咖啡班的最後一堂課後,黃藝涵和夥伴們依依不捨地走出金港文化中心。
在過去的兩個月,每逢週六,黃藝涵都會穿過一條馬路,從辦公室來到夜校,和“小夥伴們”一起“學藝”。
“現在,我已經從咖啡小白晉升爲新手咖啡師,打奶泡、拉花不在話下!”黃藝涵自豪地說。
白天上班,晚上“學藝”。今年,張家港保稅區開設“文化潤萬家”市民文化夜校,精準聚焦市民文化需求,依託學校、社區、專業院團等志願服務團隊成員,在週末晚間時段爲18-55週歲中青年提供文化藝術普及課程,成爲當地居民流行的一種夜生活。
夜校報名當天,近千人在線搶課,其中書法課和繪畫課10秒就被搶光,半小時內,攝影、情景表演、美妝等20類課程400多個名額告罄。
有上夜校的,也有來早讀的。每天早晨9點,圖書館的自習區總是能見到楊辰的身影:“我最近在準備考試,這裡的環境很安逸,能讓我專注不少,想借閱的書也十分齊全。”
居民的獲得感,得益於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不斷優化。
開館2年來,金港文化中心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爲服務理念,深入實施新時代文明實踐“‘蓮’通美好”文化惠民項目,常態化開展文化“蓮”學、藝術“蓮”享、書香“蓮”品、老幼“蓮”育、時光“蓮”憶五大系列活動,持續實施“魅力女性”素養提升、“5+2”館校研學、“七彩假日”公益培訓班等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公共文化活動,爲羣衆提供更加多元的文化體驗。
“從牙牙學語的孩子,到耄耋之年的老人,幾乎每個年齡段羣體,都能在這裡找到歸屬。”金港文化中心管理辦公室主任季櫻說,截至目前,金港文化中心開展公益類文化活動1000餘場,惠及周邊羣衆近80萬人次。
優質文化資源怎麼更好地直達基層?
金港文化中心鏈接市、省資源,將“高大上”的文化內容搬到居民家門口。“迎冬奧”奧運文化藏品展、“百年江蘇”大型美術精品創作工程作品展、“汲古爲新”全國當代篆書臨創邀請展、第29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精品展(江蘇蘇州巡展)等精品展覽廣受好評,並配套開展“四季遊‘蓮’·‘藝’起來看展”系列活動,吸引了大批愛好者的積極參與。
文化不僅是歷史的傳承,更是現代生活的體現。張家港保稅區正以開放的視野、創新的思維,不斷拓展文化空間,豐富文化供給,讓文化成爲推動當地發展的強大動力。
共建共享爲幸福生活“加碼”
今年10月1日至5日,香山錫劇隊的文化志願者們爲老百姓送上了一場文化“大餐”,《珍珠塔》《玉蜻蜓》《江姐》等經典曲目好戲連臺。舞臺周圍,觀衆或站或坐,時不時拿出手機記錄着演出的精彩瞬間,精彩的演出令觀衆直呼“很哇塞”。
“金港文化中心自開啓惠民演出以來,每次都座無虛席。”文化志願者、香山錫劇隊隊長曹雪珍介紹,“老百姓愛聽什麼,想聽什麼,我們就唱什麼!隨叫隨到!”
如何讓文化陣地真正融入居民生活,與城市發展同步,實現可持續發展?金港文化中心聚焦目標人羣,培育一支全民參與的文化志願服務隊伍,探索共建共享新模式,讓文化新空間真正做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一方面,依託張家港市級文化單位、學校、社會公益團隊等資源,張家港金港文化中心成立“同心蓮”文化志願服務聯盟,挖掘文化能人,組建和培育旗袍、技藝、朗誦等12支文化藝術團隊,開展文化文藝傳播、文明行爲倡導、科普宣傳教育等志願服務活動。
目前,該聯盟共吸納志願者579人,涵蓋機關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職工、中學與高校學生等各類人羣,開展志願服務活動200餘場,累計參與2151人次,服務時長達到5615小時。
另一方面,金港文化中心吸納社會各界志願者力量,組建公益講師團隊、企業青年服務團隊、大學生閱讀推廣團隊、小小講解員團隊等多支服務小隊,資源聯動、服務共享,增強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爲精準對接羣衆需求,暢通志願服務供需雙向互動渠道,我們通過‘金港潮’微信公衆號、意見反饋簿等,面向老百姓徵集志願服務‘需求清單’,針對呼聲較高的‘清單’,我們會‘接單’實施。”季櫻介紹。
志願者們的愛心還能“兌換”。爲鼓勵更多的居民加入志願者行列,弘揚向上向善能量,金港文化中心探索建立志願者兌換服務制度,志願者每參與一次活動記10分,所得積分累計額可兌換保溫杯、雨傘等相應物品……以“小積分”回饋志願者“大能量”,讓志願者的愛心得到“雙向循環”。
“從始於顏值的‘乍見之歡’到朝夕相伴的‘久處不厭’,作爲羣衆家門口的公共文化服務陣地,我們將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爲羣衆提供更加優質、多元的文化服務,爲城市的文化建設和市民的精神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張家港保稅區黨政辦公室副主任嚴海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