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 | 從搶投資份額到缺現金流 電影投融資如何破局?

來源: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周琴 北京攝影報道

每一個電影項目都是一本難唸的生意經。從點點星火的創意萌生,到熠熠生輝的銀幕躍動,一部電影雖成就於創作者的靈感乍現,卻成型於投資人的傾囊相助。電影因其商業屬性,深受投資邏輯的影響,這種影響既是電影項目發展的助力,也是其前行的挑戰。

4月22日,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投融資論壇“電影投融資的突破與跨越”在北京朗園station舉行。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創始人於冬、壞猴子影業及上獅文化CEO王易冰、華人影業及東方夢工廠總裁應旭珺、導演張末等,就融資之痛與破局之路帶來分享。

論壇現場

融資之痛

於冬:電影行業過去搶投資份額如今缺現金流

電影行業輕資產、高風險的行業特徵,天然相悖於資本求收益、求穩妥的投資期許,雙向十字路口之間,橫亙在相互試探的雙方之間的阻礙何在?如何邁出擁抱彼此的下一步?形成電影與資本的良性互動與循環?

於冬(右)

在4月22日的投融資論壇“電影投融資的突破與跨越”上,於冬分享,經歷過去三年,中國電影發展到了關鍵節點,就是持續增長的動力在哪裡?2023年中國電影市場的恢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很多影片是以往很多年積壓的,比如《封神》是九年磨一劍。今年已四月,大片開機數量不足,對明年春節檔暑期檔都有影響。如何推動大片的投產,讓電影公司敢於投入都需要金融的支持,行業最缺乏的是現金流。

於冬表示,博納影業項目《蛟龍行動》投資巨大,敢於投資是出於對中國電影市場的信心,看到觀衆對大片需求的信心,也是對重要檔期的信心。他也透露,因爲拍攝製作週期過長,佔用現金流,導致公司一些中小影片項目要停下來,等這個片子上完。

壞猴子影業及上獅文化CEO王易冰也直言,2019年前是錢多項目少,這兩三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缺錢”。

導演張末分享,這兩年拍大片的機會變少,“當投資沒有得到回報的時候,很多投資方出品方就不敢撒網式地抓一些大片。”此外,對於創作而言,時間也是一個痛點。很多項目從立項之初就開啓倒計時,留給拍攝、製作的時間有限。“如果資金到位後,如果我們不能在8個月內完成拍攝,在12個月內或者是24個月內得到回報的話,就不能形成一個資金健康地循環,所以我特別理解出品方以及投資方的難點。”張末說,但這對於創作人而言,時間吃緊後,留給劇本打磨的時間有限,可能會導致劇本邀不到好的演員。

張末

如何破局?

從單片投資到嘗試片單投資 重視票房外延收入

一方面是整個電影行業需要資金的流入,主創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打磨精品,另一方面,是投資者對項目缺乏信心,躊躇不前。如何破局?

傳媒界專家趙方曾領導製作《滾蛋吧!腫瘤君》《尋龍訣》等多部熱門華語電影,2016年至2023年擔任華納兄弟探索集團中國區總裁。她認爲如今融資難的問題一是已投資的投資方沒掙到錢,二是現在將投資的投資方沒有信心,她認爲,好萊塢的經驗可以借鑑。

“現在我們的票房產出佔比太高了,我們太多的投資回報,希望從票房中拿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一個是重視票房之外延伸產品的收入,此外,也需要重視國際市場對票房的補充。她以疫情前,好萊塢不少電影在中國票房取得的佳績來舉例,建議中國一些重工業電影、具備國際傳播力的電影項目能夠出海。她也提到,單片投資的風險,製片方可以考慮採用片單融資的辦法,比如投資某位導演近幾年的3部作品,一方面這對投資方的投資安全是一種保障,對於導演來說也是很大的支持。

壞猴子影業及上獅文化CEO王易冰分享,電影產品具有“非標準化”的特點,“壞猴子”這些年就是在幫助青年導演建立起投資人對他們的信任。關於“片單投資”,壞猴子也已採取過這種方式,三部影片《孤注一擲》《二手傑作》《奇蹟笨小孩》,賺了一個虧了一個平了一個,總體有利潤。

當天,《中國電影投融資發展報告(2023)》發佈。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電影投融資市場顯示出六大特徵,包括“整體市場快速回暖,產業產能迅速拉昇”“內容創作重回主流,企業融資迴歸理性”等。於電影行業各個鏈條上的從業者而言,繼續打磨好的內容是根基,期待市場回暖復甦信號繼續增強,更多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