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撐(生態論苑)

巢清塵

加強氣候變化監測、科學研究、預測預估、影響評估、決策服務和能力建設,努力發揮在國家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科技支撐作用

當前,世界正經歷着以全球變暖爲顯著特徵的氣候變化。全球範圍內高溫乾旱、暴雨洪澇、強颱風、寒潮等高影響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嚴重影響經濟社會和自然生態環境。氣候變化不斷加劇,已成爲全球面臨的最緊迫的挑戰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採取減緩和適應並重的策略,實施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和行動,宣佈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構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推動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調整,採取節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市場機制、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舉措,應對氣候變化取得積極進展。

作爲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級科技支撐部門,國家氣候中心堅持“四個面向”,不斷探索氣候與氣候變化規律,加強氣候變化監測、科學研究、預測預估、影響評估、決策服務和能力建設,努力發揮在國家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科技支撐作用。國家氣候中心逐步構建了較爲健全的國家級氣候業務體系,是世界氣象組織全球長期預報產品中心、亞洲區域氣候中心、亞洲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監測評估中心和東亞季風活動中心。近年來,國家氣候中心推動氣候業務技術體制優化升級,氣候預測的準確率與客觀化水平大幅提升;聚焦關鍵領域的技術突破,爲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與此同時,我們不斷強化對重點行業和區域的定量化影響評估和風險預估能力,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研究表明,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頻次和強度還將進一步增加,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系統平衡產生深遠影響。我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氣候變化對我國糧食安全、生態環境、能源等諸多領域構成嚴峻挑戰。不斷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支撐,加強對氣候變化規律的科學把握,有效降低氣候風險,合理開發利用氣候資源,提升氣候監測水平和服務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好洪澇、乾旱、颱風、森林草原火災、地質災害、地震等防範應對,加強氣象服務”。今年適逢國家氣候中心成立30週年,站在新起點,奮進新徵程,國家氣候中心將按照精密監測、精準預測、精細服務、人民滿意的總體要求,以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重大需求爲引領,加強氣候與氣候變化基礎科學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氣候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健全氣候變化監測發佈制度,提高氣象災害風險管理能力,提升短期氣候預測和長期氣候變化預估水平,爲國家和區域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權威的科學數據、高質量的產品服務,持續爲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作者爲國家氣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03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