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餓死中國人”?美大使對華放狠話:不接受美標準就斷糧斷油
2024年8月3日,美國彭博電視臺發佈了一段記者對美國駐日大使拉姆·伊曼紐爾的採訪。
在採訪過程中該大使語出驚人,稱中國“盜竊”技術,用“欺騙”的手段取得了經濟領導地位。
對於他口中中國的行爲,他揚言可以在糧食和能源安全領域威懾中國。
視頻所用語言雖然是英文但經過不少熱心人士轉發,在中國也引發了熱議。
中國的能源和糧食進口近年來明顯增多,這或許就是拉姆·伊曼紐爾認爲美國可以威懾中國的原因所在,不少中國網友對此感到擔憂。
那麼拉姆·伊曼紐爾的發言究竟有沒有道理,中國真的會在糧食和能源問題上受制於美國嗎?
一、傲慢的外交官
拉姆·伊曼紐爾之所以會接受彭博電視臺的採訪,據說是要參加阿斯彭經濟戰略小組年會。
在採訪的過程中記者詢問了拉姆·伊曼紐爾一個關於中國的問題,誰曾想直接打開了拉姆·伊曼紐爾的話匣,各種污衊之言如利劍般朝中國襲來。
記者的問題是:中美經濟合作未來是什麼?記者補充說,考慮到中國的經濟體量,孤立是不現實的。
顯然記者是想通過提問,得到關於如何在非經濟對抗的前提下應對中國的答案。
拉姆·伊曼紐爾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先否定了記者口中的中國經濟體量。
他說中國的經濟是“作弊”和“盜竊”得來的。
政府通過補貼的方式,讓中國企業能夠在市場競爭中佔據優勢,但那不是企業真正的實力。
拉姆·伊曼紐爾認爲,中國如果想要和西方合作,就必須要有一個可以接受的規範。
他並沒有對什麼是規範進行定義,但顯然這裡的規範指的是美國製定的規範,言外之意就是想要和美國合作就得聽美國的話。
那麼如果中國不願意聽美國的話怎麼辦?對此拉姆·伊曼紐爾表示,中國若是“一意孤行”,可以通過糧食向中國施壓。
他認爲中國經濟很大一部分不安全因素就是糧食,他覺得中國無法在糧食方面自給自足。
在拉姆·伊曼紐爾看來,中國沒有糧食,就會內亂。
此外拉姆·伊曼紐爾還稱可以在能源領域向中國施壓,可以多做破壞中國能源安全的事情。
拉姆·伊曼紐爾的言論,讓中國網友不免產生一種“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既視感。
糧食和能源本就是人類生存的兩大根基,沒糧食人會餓死,沒能源文明無法延續。
爲了限制中國發展,竟然要對中國百姓賴以生存的根基下手,未免太過偏激。
問題隨之而來,拉姆·伊曼紐爾認爲可以在糧食和能源兩方面對中國施壓的觀點,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二、糧食安全重於泰山
實際上,但凡對中國糧食安全有了解的人,都會將拉姆·伊曼紐爾的發言視爲“胡言亂語”。
中國的糧食不僅沒有危機,反而無比安全。
根據光明網今年1月23日發佈的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稱2023年全年糧食進口中國達到了1.6億噸,相比前年增長了11.7%。
可見中國現在在糧食方面的進口需求確實蠻大的。
而且按照這個趨勢來看,2024年全年的糧食進口數據估計還要比1.6億噸要多。
換言之,認爲中國糧食無法自給自足是有數據支撐的。
那麼爲什麼說拉姆·伊曼紐爾的發言是胡言亂語呢?原因很簡單,因爲中國購買糧食,並非出於糧食短缺。
糧食安不安全首先要看土地夠不夠用,今年2月6日新華社發文稱日前公佈的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
啥意思呢,其實就是牢牢守住中國18億畝耕地紅線。
這說明中國對於糧食安全從來沒有掉以輕心過,18億畝足以讓中國人自給自足。
在土地夠用的基礎上,我們再來看糧食數據。
一方面從農業部數據來看,2023年雖然進口了很多糧食,但同時中國本身也出口了989.3億美元的農產品。
農產品出口同比增長了0.9%,說明中國種植的糧食仍有富裕。
另一方面中國2023年進口的糧食當中,大豆就佔據了近一億噸。
大豆並不是中國人的糧食必需品,之所以進口如此多的大豆,主要是爲了飼料養殖。
能夠消耗如此多的飼料,意味着中國的養殖業十分發達,而且前景光明。
既然土地夠用糧食也有富裕,並且進口的糧食並非出於糧食短缺,主要用於飼料養殖,顯然中國沒有糧食危機。
當然或許有人會問,既然中國可以自給自足,爲什麼大豆等糧食不自己種還需要從國外購買呢?
答案是國外的糧食價格更便宜,便宜到出現了很多中國農民不願意種地的情況了,畢竟種地很難賺錢。
如果國際糧價上升,或者如美國駐日外交官拉姆·伊曼紐爾所說,美國要從糧食上向中國施壓,那麼中國國內糧食價格就會上漲,促使農民擴大種植規模。
不需多長時間頂多一年,中國自己的糧食產量就能達到目前進口需求的階段。
早在2021年4月2日新華社就發文指出,中儲糧糧食儲備相當充足,稻穀、小麥的儲量能歐滿足一年以上的市場消費需求。
換言之一年時間是完全足夠中國提高糧食產量的,中國一點都不慌。
如果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慌的反而是美國。
因爲美國作爲糧食出口大國,竟然在糧食上向另一個進口國施壓,那麼美國的做法一定會在世界上引起公怒。
或許會引發越來越多的國家擴大糧食種植,降低對美國糧食依賴的情況,這對美國不利。
同時諸如印度之類的糧食大國,也可以趁此機會擴大全球糧食出口量。
與美國爭奪市場,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美國失去的可不僅僅是中國這一糧食合作伙伴,還有國際糧食的市場份額。
綜合來看中國不缺糧食,只是考慮到國際糧價更便宜才大量進口。
美國顯然也不會傻到真的認爲可以從糧食安全上向中國施壓,所以拉姆·伊曼紐爾關於糧食安全的說法,完全是“胡言亂語”。
三、能源安全與效率並重
關於拉姆·伊曼紐爾對中國能源的看法,其實和糧食差不多都是脫離現實的無稽之談。
能源包括很多方面但主要指的是石油,中國作爲全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國家,對石油的需求量是變態大的。
從2023年我國原油進口數量高達5.64億噸同比增長11%來看,中國對世界石油的需求正在逐年上升。
而根據新浪財經今年3月9日發佈的數據來看,中國去年使用的石油,包括進口和自產的石油在內,一共七億多噸。
用石油進口量除以石油消耗量,得到的就是中國對世界石油的依賴,此數值達到了恐怖的77.63%。
數據不會作假,從數據來看中國確實非常依賴世界能源,中國想要在能源方面做到自給自足還存在一些困難。
那麼是不是意味着美國可以在能源方面對中國施壓呢?答案顯然是否。
道理其實和糧食差不多,中國確實依賴世界能源,但中國並非缺少能源的國家。
只是出於效率考量,中國才採用了購買方式獲得能源罷了。
根據自然資源部2022年發佈的礦產儲備數據來看,中國2022年石油儲量約爲38億噸,只佔全球儲量的1.58%。
是不是覺得很少,可實際上中國已經是世界公認的第六大石油生產國。
換言之別看石油儲量全球佔比不高,但實際上已經很多了。
中國之所以守着這麼多的石油不去挖掘,主要是出於效率考量。
我國的原油埋藏普遍很深,比如新疆油井,鑽井深度起碼達到七八千米才能出油。
而那些中東國家他們的石油埋藏深度只有一兩千米,所以纔有人戲稱中東隨便找個鋤頭一挖就能冒油。
中國如果要自己採油,費時費力效率低下,而且成本顯然也會上升。
石油若是價格上漲,工業產品成本就會上漲,不利於商品出口。
所以目前中國購買全球石油,主要是從效率方面進行考量的。
中國本身雖然做不到自給自足,但也沒有出現能源危機的地步,美國想要在能源方面威脅中國,顯然是不現實的。
更何況就算中國沒有足夠的能源,世界上又不只有美國一個能源大國。
美國若是真的威脅中國,很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反而給俄羅斯和中東國家能源出口擴張提供了機會。
想來美國也不會如拉姆·伊曼紐爾說的那樣,對中國能源方面做手腳。
結語
無論是糧食問題,還是能源問題,都是系統性問題,非三言兩語能講述清楚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這兩方面上對中國成功施壓,所以大家不用太過擔心。
當然我們並不清楚這是拉姆·伊曼紐爾自己的看法還是美國高層的看法。
如果是前者,只能證明拉姆·伊曼紐爾作爲外交官或許不太合適。
而如果是後者,那麼對中國而言是個好消息,如此不聰明的對手,又有何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