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誰澄清?農委會千字澄清萊克多巴胺謠言

秋鬥將在明天登場,訴求之一爲「反毒豬」。(報系資料照)

農委會針對國民黨日前拍攝的「反萊豬 站出來」影片提出澄清,呼籲國人勿被誤導,並說明政府推動校園全面使用國產豬肉及確保食肉安全決心堅定絕不改變,並擬妥相關管理措施與機制,共同爲學生餐食與消費者的權益嚴加把關。

「反萊豬 站出來」影片中提及,全世界有160多個國家禁止萊克多巴胺檢出,對此,農委會澄清,據美國農業部統計資料,2015年迄2020年7月美國豬肉輸出國家共129個,其中僅我國、中國大陸、俄羅斯、英國、歐盟等28國尚未訂定豬肉萊劑殘留容許量;而目前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丹麥、荷蘭、義大利、英國、法國、奧地利、芬蘭、西班牙及瑞典的豬肉及其產品可輸入我國,其大陸內可使用萊克多巴胺的國家僅有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並非影片中所說26個國家的萊豬均可輸入。

農委會強調,美豬進口並不是現在纔要開放,隨着貿易自由化及2002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全面開放市場,豬肉及牛肉全品項均已屬自由進口項目,各國肉品符合我國檢疫及檢疫規定均得輸入我國,近20年來美國爲我國進口豬肉主要來源國家之一。目前臺灣進口豬肉的市場佔比約10%,進口豬肉大約是8萬公噸,主要來自加拿大、西班牙、美國、丹麥等國家。

農委會指出,政府對於學校午餐食材安全更重視及把關更嚴謹。自2017年推動學校午餐食材三章一Q獎勵政策,鼓勵使用國產可溯源生鮮食材,目前學校午餐生鮮豬肉食材章Q使用率已達7成以上,教育部也已修正學校午餐採購契約範本,要求肉品及蛋品全部使用國產在地具三章一Q食材,肉類加工及再製品應採用肉品原料來源爲國產在地的優良產品,衛福部也要求及輔導相關業者做好標示,有關豬肉加工品豬肉原料及其可食部位原料,均應明確標示原料來源國,以利消費者及學校、團膳等辨識選擇。

農委會重申,從2021年1月1日起生鮮肉品、加工食品、散裝食品、包裝食品、餐飲、團膳及所有消費通路都要全面清楚標示,對含有豬肉及其可食部位的食品,業者均皆應依規定標示其原料原產地;對於不肖業者也將會依法開罰。農委會也與衛福部、教育部緊密合作,將全力推動臺灣豬標章,全面盤點國產豬肉上下游溯源並規劃妥適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