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評丨俄羅斯商品館售賣“假俄貨”,市場需要正本清源不容摻假

據新京報報道,近期,上海出現多家“俄羅斯商品館”,但店內大部分商品並非產自俄羅斯,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於2024年12月23日起開展了兩輪集中排查整治。1月8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市範圍內再次對“俄羅斯商品館”門店展開檢查,共檢查相關門店或展位47家,已立案6起。

據報道,有執法人員告訴記者,上海市楊浦區的一家俄羅斯商品館曾名爲“俄羅斯食品館”,店內背景板寫着“硬核俄貨”,然而不少商品的產地欄目是空的。楊浦區市場監管局四平市場監管所二級主辦周琳表示再次檢查時,門店廣告板上的“俄”字已經被貼上,店內佔比達80%的國產商品,在標籤上打上了“真實”身份。但判斷商品是否確爲進口,還需一一覈對,而以“進口商品”爲名進行展銷,所有商品是否必須全爲進口貨,目前並無明文規定。

在全國多個地區,俄羅斯商品館“遍地開花”,這些“俄羅斯商品館”打着“俄貨”的口號,賣着國產的商品。不少消費者興沖沖來到俄羅斯商品館,在購買商品時往往只看到了商家打出的名目,就默認商品來自俄羅斯,衝着對所謂“進口俄貨”的好奇和新鮮購買,卻忽略了商品的具體信息,正是這種心理被商家發現且利用,才引發了這種“打着俄貨的旗號賣國產商品”的亂象。

此次有關部門對俄羅斯商品館的排查整治,也是對此類市場亂象的一次有力迴應。此舉不僅遏制了近期市場上出現的這股不良風氣繼續蔓延,也爲消費者創造了一個更加安全、透明的消費環境,同時也給其他不良商家敲響了警鐘,提醒他們還需誠信經營,要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不可欺騙消費者。

消費者也需要通過此次事件擦亮眼睛,當想要購買商品尤其是進口商品時,應儘量選擇正規、有信譽的商家或平臺,同時加強對商品信息的關注,增強自我意識,提高辨別能力。這還需要有關部門加大宣傳力度,向消費者普及更多消費方面的知識和技巧。

同時,有關部門也需要進一步行動起來,加強對市場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市場準入制度,進一步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只有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纔能有效減少此類市場亂象,促進社會經濟健康發展。

上游新聞 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