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菌叢治療發炎性腸病 長庚成功率達9成

長庚醫療體系自2019年至今,已完成218例微菌叢治療,成功率達93%,相較治療成功率僅3成的抗生素治療,效益更佳,3個月內複發率也明顯低於抗生素治療。 (李念庭攝)

一名19歲女大生,罹潰瘍性結腸炎,反覆感染困難梭菌,每天拉肚子超過5次,出現血便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接受經大腸鏡「微菌叢治療」,移植了健康人糞便中的好菌後痊癒,腸道發炎也顯著改善,不再擔心拉在褲子上。

林口長庚醫院微菌治療中心主任李柏賢說明,受西化飲食、食品添加劑、環境因素影響,發炎性腸病在臺灣盛行率已上升6倍,其中包含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這些病患因腸道黏膜長時間發炎破損,感染困難梭菌的發生率,超過正常人的2.4倍及8.3倍。

李柏賢表示,除了發炎性腸道疾病,癌症、器官移植術後、經常使用抗生素者,也可能增加染病風險,其中複發性、頑固性困難梭菌的感染,會出現腹脹、腹瀉、腹痛、血便、發燒等症狀,影響生活品質,嚴重還可能併發體液及電解質失衡、腸穿孔,甚至死亡。

衛福部2018年施行特管辦法,長庚醫療體系微菌治療中心2019年至今,已完成218例微菌叢治療,成功率達93%,相較治療成功率僅3成的抗生素治療,效益更佳,3個月內複發率也明顯低於抗生素治療。

李柏賢說明,微菌叢治療就是將健康人在糞便中的好菌聚集起來,經過高規格的檢測後,將檢體保存。之後經大腸鏡或上消化道植入,改變病患體質及腸道免疫力。大腸鏡植入的安全性及效果最佳,療程時間也與一般大腸鏡差不多,植入好菌後,側躺30分鐘,不需住院,門診就能執行。目前健保尚未給付,需要自費使用,費用約爲新臺幣4到6萬元。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邱政洵指出,國外研究顯示,微菌治療對癌症免疫治療效果、帕金森氏症、腸躁症、失眠、自閉症等難治疾病上也有效果。長庚醫院未來也將致力探討非胃腸道疾病及腸道微菌叢之間關聯,提供更精準的評估、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