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敏靠聲音 演活惡女曹七巧

知名京劇藝術家魏海敏。(張鎧乙攝)

作家張愛玲筆下既尖銳又貪婪、令人生恨又多有可憐的惡女曹七巧,張氏字裡行間的細膩,究竟如何以戲劇手法呈現?國家文藝獎得主魏海敏代表作《金鎖記》近期重演,她表示,曹七巧手巧、心巧、眼巧多巧,「她嚮往富裕又浪漫的生活,偏偏天不從人願,不過她內心始終保有對愛情的天真,最後認定還是守住財富纔可靠,是個可憐、可恨但絕不吃虧的女子。」

《金鎖記》由王安祈、趙雪君編劇,是魏海敏獲得國家文藝獎的關鍵代表作,曾到過上海、北京、天津、香港、福州等地演出,上一次演出是2018年在臺北。魏海敏說:「我現在再重新體會這個角色,發現還不夠『惡』,還可以再更『惡』,我想要把她扭曲的情緒再表現得更好。」  魏海敏表示,在其他新編傳統戲裡運用京劇的唱唸作打,同樣都是演古人,不會有距離,但遇上曹七巧大不相同,設定背景是民國初年人物:「我不能完全以古典的唸白方式講臺詞,那太過程式化,而是要運用這個角色的語氣說話,同時呈現一種現代人的形象。」

《金鎖記》故事描述家中經營麻油生意的曹七巧,自小活潑可愛,在兄嫂安排之下,嫁給大戶人家姜家二兒子。原本以爲要過富裕快樂的生活,沒想到嫁過去才發現丈夫有殘疾。爲此,她對兄嫂和夫家皆懷恨在心,內心逐漸變得扭曲。加上姜家三兒子經常逗弄她,讓她對感情抱有希望,但最後又導向毀滅。

魏海敏表示,曹七巧一角有很多唸白在罵人,「聲音的運用和語調的控制變得重要,比傳統京劇唸白還費嗓子,我從語言呈現曹七巧的個性、喜好,以及她對世界的認知。」她說,曹七巧不是壞人:「她原本也是個開朗又熱情、會幫忙招呼家裡生意的女孩子,但最後變得這麼崩壞,是有原因的。」

王安祈表示,張愛玲的筆很細膩,文字有很多場景描寫或心理層面變化,舞臺上很難呈現,「爲此,劇中有很多以演唱的方式營造意象,像鴉片是一種意象,還有很多意象化的情感,張愛玲的文字帶領我們一起探索新的編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