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200億預算?民進黨政治力伸手臺大 管中閔被祭旗
調查中心/臺北報導
臺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2月1日就要拿到聘書,眼看200億元預算就要盡收眼底,民進黨、時代力量聯手狂轟濫炸,指控論文抄襲外,先前也爆出他臺灣大哥大獨董身分,此番大動作,被外界揣測,是企圖潑糞弄臭,以冠上「不適任」的帽子,藉此拉下政治不正確的管中閔。
過去臺大校長遴選制度,爲官派舉薦的模式,後來變成校內普選,再由教育部來圈選;直到2013年修訂《大學法》,以及《國立臺灣大學組織規程》後,選制透過臺大與教育部共同組成遴選委員會,由21位委員票選,其中臺大學校代表職員、行政人員、學生代表共9人,校友代表與社會人士9人,教育部則推派3人,不再需要經過教育部的圈選。
在這一次臺大校長遴選過程中,有8人登場角逐,除了管中閔之外,還有中研院副院長周美吟、臺大行政副校長張慶瑞、清華大學副校長吳誠文、臺大電機系教授吳瑞北、臺大電資學院長陳銘憲、臺大前文學院長陳弱水,以及臺大歷史系教授王泛森。
直至去年12月,經過校務會議推薦投票,淘汰掉3人,剩下管中閔、周美吟、陳弱水、陳銘憲,以及張慶瑞,共計5人。
在最後關頭,21名委員進行二輪投票,只要獲得半數11票者,可以勝出。在第一輪投票時,管中閔以高票勝出;第二輪時,管中閔再以12比9勝出,算是在披荊斬棘後,順利當選臺大校長。
李遠哲系統「中研院幫」槓「臺大幫」
據國會人士表示,臺大校長掌握200億元的龐大預算,掌管資源分配、人事、計劃推動等大權,在教育界堪稱是一大塊人人垂涎的肥肉;而過去掌握資源的醫學院,在前校長楊泮池論文風暴後,也宣告不會推派人選,導致過去傳統勢力退出,但也形成新的派系對抗,正式外傳所謂「中研院幫」,以及「臺大幫」。
據教育界人士坦言,在所謂「中研院派」的背後,其實就是以李遠哲體系爲主,李遠哲在當中也擔任起穿針引線的重要角色。起初,考量力推周美吟,希望她成爲臺大史上首位女性校長,但也考量遴選投票機制,擔心沒辦法一路過關斬將;因此,籌碼並未全投注在周美吟身上,而是分散風險,把部分能量轉向支持原本聲勢就相當高的陳弱水。
只是中研院幫的如意算盤,打算在第一波遴選時,幫助周美吟、陳弱水推進,先行擠壓屬「臺大幫」的管中閔、張慶瑞、陳銘憲。如此只要進入第二輪,不論誰當選對於中研院幫來說都算贏,但結果卻是雙雙敗給管中閔。
▼前中研院長李遠哲 。(圖/記者徐政璿攝)
管中閔政治不正確被祭旗
國會人士與教育界人士都評估,在管中閔當選之後,因爲其「政治不正確」,過去曾任國民黨時代的國發會主委,不免成爲民進黨的頭號箭靶;至於時代力量,則可能是因受到李遠哲的影響力,也加入打管的行列,讓大綠、小綠再次在這個議題上結盟。
國會人士表示,在學術界要抹黑一個人最容易的無非是「論文抄襲」,所以民進黨打出的第一張牌,就是爆料管中閔的論文被檢舉抄襲暨南大學張姓學生的論文,且勾出18處雷同,「有意把管中閔跟楊泮池打入同樣的處境,先潑糞弄臭,讓他背上『不適任』的嫌疑,讓他接任校長變成有待商榷。」
不過,在民進黨大動作爆料之後,重新檢視張生的論文電子資料,發現參考文獻中就有「陳建良與管中閔 (2016),『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 政策效果評估』手稿」;有學者便認爲,論文的問題應該是引述時沒明確標示的問題比較大,而非抄襲;這也導致民進黨的爆料恐成爲一發無關痛養的空包彈,社會風向也開始出現變化。
另外,先前外界也拋出管中閔擔任「臺灣大哥大」獨立董事,認爲沒有在遴選過程中揭露出來一事。教育界人士坦言,擔任獨董的確有爭議,但問題在於制度本身,雖然沒有規範,但不合理,「而令人質疑的是,既然獨董稱是公開資訊,但是管中閔爲何不一起列入?而且事後又辭掉董事職務,這不是讓人更有說話的空間?」
而國民黨也馬上藉此機會回擊,指出獨董本來就是公開資訊,沒有揭不揭露的問題。國民黨立委許毓仁痛批,管中閔選上臺大校長,跌破大家眼鏡,反對的人就開始運作各種黑暗政治力量,企圖把他拉下來。
國會人士指出,國民黨在這個議題上,可以說是難得有掌握到風向,趕緊出來迴應「導風向」,把民進黨這一次出手打管,引導成是民進黨「政治介入校園」,企圖透過政治力來影響校長的遴選。
民進黨出手時間點慢半拍?
他坦言,民進黨出手的時間點也很詭異,不是在校長遴選投票之前,卻是在都已經大局底定,甚至眼看2月1日就要發聘書時纔開始砲轟,「不是遲鈍慢半拍,就是想找罵挨。」
該人士說,臺大校長的遴選可是經過兩輪的投票出來的結果,雖然21位委員的組成有討論的空間,但這也算是民主機制的一環,「如果民進黨想要用政治力介入,或是被國民黨成功把風向導成這樣,這一出手,恐怕傷害最深的不會是管中閔,而是民進黨自己。」
▼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指控管中閔抄襲。(圖/記者翁嫆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