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舉:俄羅斯能承受住“毀滅性”制裁嗎

來源:環球時報

俄烏衝突已進入第三年,西方仍不願放棄“以制裁擊垮俄羅斯經濟”的策略。不久前,美國總統拜登宣佈對俄實施新一輪500多項針對個人和實體的制裁措施。歐盟通過對俄第13輪制裁,對象包括銀行、工業、技術等實業界的106名個人和88家法人。英國、加拿大、日本等美國盟國也亦步亦趨宣佈對俄製裁。美國副國務卿紐蘭稱,新的制裁措施對俄來說是“毀滅性的”。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統計,過去兩年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對俄實施了15628項制裁,其中美國出臺了3500項。西方國家對俄實施的制裁是全面的,包括金融、科技、網絡媒體、貿易、能源、運輸、文體教育等等。說新的措施將是“毀滅性的”,未免聳人聽聞,但也暴露了美國製裁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削弱俄羅斯的經濟實力,遏制其發展,使其難以支撐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

毋庸諱言,“集體西方”對俄空前嚴酷的經濟和金融制裁,對俄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造成外資撤離、通脹升高、外貿下降、科技進步放緩、盧布大幅貶值、軍費激增影響社會開支縮減等困難。而俄政府在金融、能源、外貿、生產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反制裁措施。

一是在控制通脹方面,俄央行採取緊縮貨幣政策,實行“平行進口”,提高基準利率,控制了西方制裁導致的價格急劇波動,穩定了金融系統。

二是在生產和商業領域,推行“替代產品”政策。俄企業接管了西方企業撤離後騰出來的200萬平方米商業面積及兩萬億盧布(約218億美元)的商品市場,用本國生產的商品替代。這使俄經濟轉向新的增長軌道,成爲自給自足的經濟體。

三是在能源經濟領域,俄增加向印度、中國等東方國家輸出油氣,並降低能源在整個外貿出口中的佔比。2022年俄外貿總額5920億美元,其中1/3是非原料非能源產品。

四是在對外經貿領域,俄在維護獨聯體、歐亞經濟聯盟、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平臺的同時,加快與“全球南方”的合作步伐,恢復和搭建了新的替代性國際供應鏈和物流鏈。通過多種渠道和手段開拓了新的能源出口市場,在貿易物流上從歐洲大西洋地區轉向亞洲太平洋地區。俄與歐盟貿易在俄外貿總額的佔比,從俄烏衝突前的50%降到16%,與亞洲的貿易佔比從49%上升到70%。2023年7月在聖彼得堡舉行第二屆“俄羅斯—非洲峰會”,峰會通過了《聖彼得堡峰會聲明》《2023至2026年俄羅斯與非洲夥伴關係行動計劃》等文件,“全球南方”在俄對外關係中的地位明顯上升。

2023年9月俄羅斯在符拉迪沃斯託克舉行第八屆“東方經濟論壇”,簽署了373項協議,總額3.8萬億盧布(約414億美元)。普京在論壇全體會議上表示,西方國家正在親手摧毀他們自己創建的國際貿易和金融聯繫體系。在西方破壞金融體系的情況下,願意不按西方模式而是爲了全人類開展合作的國家名單正在擴大。他強調,遠東地區是俄羅斯21世紀的戰略優先方向。現在該地區的投資活力已是全俄平均水平的3倍,俄將繼續改善遠東地區企業的營商環境,增加對遠東地區投資。

由於採取有力的反制裁舉措,俄經濟沒有像某些西方政客和智庫所預測的那樣發生“崩潰”,2022年俄國內生產總值(GDP)僅下降2.1%(世界銀行曾預測下降11.2%),2023年增長3.6%,2024年將處於徘徊或低速增長狀態。需要指出的是,制裁是把“雙刃劍”,美西方對俄的制裁措施產生了“反噬效應”。以能源爲例,大幅削減甚至幾乎停止從俄進口石油和天然氣,導致歐洲陷入能源供應困局,推高了其天然氣和電力價格,從而影響了居民生活。2023年歐盟經濟增速僅0.3%,德國GDP更比上一年下降0.3%。而許多美國貿易商卻源源不斷將液化天然氣運往歐洲,賺取高額利潤。正如俄學者阿列克謝·別洛夫所說,“對俄製裁令美國獲利,讓歐洲衰落”。

2022年3月,美國控制的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把俄羅斯主要銀行踢出該體系,以癱瘓俄對外金融系統。俄央行絕地反擊,要求西方國家凡是與俄進行石油天然氣貿易等大宗交易,必須用盧布結算。這一招既穩定了盧布匯率,又使盧布成爲國際結算系統的選擇之一,推動走向國際化。

近兩年人民幣在俄出口結算的份額增加85倍。現在,中俄近95%的雙邊貿易都用盧布和人民幣結算。兩年來,金磚國家在俄外貿結構中的份額翻番,達到40%。與其本幣結算比例爲原來的3倍多,達到85%。從今年1月1日起,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阿聯酋和沙特正式加入金磚合作機制。金磚國家擴大到10個。俄羅斯是今年金磚國家的輪值主席國,有意把金磚國家升級爲國際組織,在推進建立多極世界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而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在金磚國家間更廣泛地實行本幣結算。

俄羅斯反制裁的經驗和效果證明,只要採取勇敢、正確、適當的措施,西方“經濟制裁”就沒那麼可怕。(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