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經過20餘年的持續發展,我國網絡文學正由小衆走向大衆,成爲滿足人民羣衆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數字閱讀服務體系的重要支撐。近日舉行的第七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上,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2023年度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網絡文學市場營收規模保持長期穩定較快增長,產業規模實現跨越式擴張,我國網絡文學市場營收規模從2017年的129.2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383億元。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第一副理事長張毅君表示,從報告看,我國網絡文學行業內容生態日臻完善,知識產權(IP)全產業鏈要素更加活躍,業態模式持續創新。

據瞭解,在2023年的383億元總營收中,訂閱收入、版權收入和廣告收入分別爲143.16億元、68.17億元和154.08億元。“2023年,廣告收入佔比爲40.2%,首次超過訂閱收入(佔比37.4%)。”張毅君表示,廣告收入的增長對行業發展正發揮越來越大的拉動作用。

網絡文學行業規模爲何能保持可觀增速?持續深耕現實題材,多元要素融合正賦能網絡文學行業內容創新。在平臺和作者的努力下,現實題材作品類型更趨成熟,精品意識持續增強,呈現與傳統文學融合的新趨勢。同時,融合要素的內容產品也漸成氣候,尤其是文化自信、強國敘事成爲網絡文學創作新趨勢。此外,新的傳播技術推動產品創新,讓用戶羣體得到進一步拓展。例如,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對網絡文學作品進行創新和衍生產品開發,賦予了內容IP衍生的增值服務。

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累計達到5.5億人,同比增長10.44%。伴隨着有聲書、微短劇等產品的規模數量不斷提升,市場覆蓋能力持續加強,網絡文學用戶規模也找到了新的增長路徑。

近年來,愛奇藝、騰訊、優酷、芒果、抖音、快手等多個內容平臺相繼推出針對微短劇的扶持計劃,助力網絡文學和微短劇在多個層面形成有力的雙贏趨勢。“網絡文學改編成網絡微短劇具有天然優勢。”愛奇藝戲劇中心總經理李莉認爲,微短劇的受衆人羣和網文市場高度重合,網生市場與年輕團隊相輔相成,將走向創新、精品、多元的方向。在點衆科技執行總裁李江看來,微短劇目前仍然存在劇集數量過多、內容質量不穩定、題材趨同等問題,行業亟須向內容精品化、主流化方向提質升級,實現“網絡文學+”新業態的高質量創新發展。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電影局局長霍志靜表示,網絡文學與網絡微短劇應相互賦能、攜手追求精品。網絡文學和網絡微短劇作爲互聯網時代新生的文藝形態,同傳統文藝作品一樣,承載着反映時代風貌、引領時代風氣、啓迪思想、溫潤心靈的重要使命。文學是源頭,有豐富的IP資源,要打通從網絡文學到網絡微短劇的轉化道路,充分發揮文學的內容引擎作用,在轉化創新中實現網絡文藝的高質量發展。

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志表示,近年來,文藝作品創作、傳播、開發的產業鏈逐步完善,網絡文學作品向微短劇轉化的比重不斷提高。網絡文學與網絡微短劇的“雙向奔赴”,要堅持正確價值導向,突出思想價值引領;要聚焦精品創作,推動行業提質升級;要加強雙向融合轉化,賦能產業創新發展。行業從業者要抓住時代機遇,突破單一發展模式的侷限,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共同實現全產業鏈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網絡文學前景可期,但仍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業內人士坦言,目前,網絡文學相關內容產品質量、數據資產規範、版權保護體系以及長效監管機制等方面的不足和缺陷,都是我國網絡文學行業面臨的“成長中的煩惱”。爲此,行業要更加註重核心IP的全產業鏈體系建設。張毅君表示,模式創新、技術賦能、IP整合以及國際化發展,將爲我國網絡文學發展壯大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力。下一步,通過不斷提升網絡文學內容精品能力,加速建立健全IP全產業鏈發展機制,穩步推進海外傳播生態體系建設,都將更好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韓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