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莎》中國已經平視美國了嗎
阿拉斯加會談落幕以後,中國大陸許多媒體和網友都對楊潔篪在開場時對美方代表16多分鐘的開炮津津樂道,認爲他振振有詞地數落了美國的政府和制度,替在中美貿易戰或者甚至在更早之前,就受到美國欺壓的中國人吐了一口怨氣,簡直是大快人心。同時他們也覺得楊潔篪敢對着美國代表直言不諱的表現,顯示中國終於在外交場合也能和美國平起平坐、分庭抗禮。然而從整場會談的形式和結果來看,真的是這個樣子嗎?
首先,這場會談的地點選在阿拉斯加本來就已經不對等了。因爲對美國來說,他們就是好整以暇,等着中方代表風塵僕僕、舟車勞頓地來到這個地方跟他們見面就好。就算現在飛機很方便,飛來飛去也不過就是那幾個小時的差距,但一個是在自己家待客,另一個是到對方家裡作客,雙方表現出來的氣勢又怎麼會一樣?虧中國外交部的發言人趙立堅還在記者會上意有所指地酸說,代表團一到了阿拉斯加,不但感受到了阿拉斯加寒冷的天氣,更感受到了美國身爲主人的「待客之道」。但既然如此,其實一開始就可以選擇不要去的。光是同意要在美國的地盤上見面,中方就已經矮了一截。
而開場時楊潔篪的那一番脫稿演出,實際上也讓人看出了中國在外交談判的場合,還有很多不盡成熟的地方。譬如作爲中方代表主力的楊潔篪,讓自己的情緒毫無保留地表現在這個正式的外交場合。從哪裡可以看出他不是在演戲,而是真的被自己的情緒衝腦呢?就是他對打斷了他的翻譯發火。
其實在做逐步口譯的時候,有經驗的講者往往會進行到一個段落,就停下來給譯者翻譯,然後再接着講下一段內容。但是實務上很常遇到的情況,就是講者自己滔滔不絕一直講,所以做翻譯的常常就要自己看情況,覺得內容差不多了就要直接打斷講者,先翻譯。否則一來,翻譯記不了這麼多內容,二來是那些等着你的翻譯才能知道講者在講什麼的人,會一頭霧水。
可是當翻譯打斷楊潔篪的時候,楊潔篪的反應是什麼呢?「這還需要翻嗎?好吧,你翻吧!」然後還用英文對對面的美方代表說,他這段落落長的話對譯者是一個考驗。不過要不是譯者打斷楊潔篪,他還不知道要繼續到哪一個段落。所以其實譯者打斷他,剛好讓他可以緩一下,結果就被他的颱風尾掃到。
當時楊潔篪的這一段話,或許內容聽起來會讓很多中國人覺得「舒服」。可是當時他的一整段連珠炮,對現場聽不懂中文的美方代表並沒有意義。他們只看到原本說好的2分鐘開場白,被楊潔篪硬生生講了16分鐘,最後翻譯打斷他,還被楊潔篪擺臉色。所以布林肯馬上接着說,「我們要給翻譯加薪了。」藉着給翻譯拍背,又再摸頭中國一次。
會後布林肯說這次會議美方的目的有達成,不是在虛張聲勢。反正就是看中國要講什麼,就算楊潔篪說了那麼多,也沒有超出他們的預期。所以美方還是按照自己的步調做該做的事,像布林肯接着到了歐洲,就和盟國公佈了要制裁中國新疆問題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因爲會談就不對中國做什麼。這樣看來,中國大陸真的有在這次的會談得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