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賣掉遊艇公司和北京萬達,一篇文章詳解他的困難到底是什麼
很多人不明白,萬達已經輕資產轉型,早已不幹商品住宅,爲什麼還在繼續賣賣賣?
比如4月11日,萬達把旗下的英國聖汐遊艇賣掉。
十一年前的2013年,萬達花了29.05億元收購該公司。
聖汐遊艇是王健林文娛項目的一部分,利潤也不錯。
至此,萬達的海外資產全部清空。
4月12日,大連萬達把北京萬達實業賣掉,大連萬達原來是全資大股東,現在股東變成了坤華投資和坤元辰興。
坐落在大望路的萬達廣場是萬達集團總部,也是萬達首個在北京的CBD項目。
23年初就有消息稱,萬達要出售40個位於一二線城市的廣場,除去已經出售的15個,還要有20——30個萬達廣場被賣掉。
王健林曾經說萬達廣場是核心資產,北京萬達更是核心裡的核心,爲什麼如今要忍痛割愛?
萬達和萬科、恆大不同,不存在資不抵債,萬達的困難是利潤無法覆蓋債務,而賣資產還債,很容易遭到打壓擠兌,陷入資產大幅縮水的境地。
一 萬達負債情況
2017年,萬達面臨4000億的債務,賣掉大部分海外資產,又賣掉一批文旅項目和星級酒店,解決了4000億債務的一半,剩下的2000億,老王利用債轉股解決了500億。
不過7年過去,萬達的債務不降反升。
根據萬達財報,截至2023年9月30日,萬達總資產6115.83億,總負債3033.60億,淨資產規模3082.23億。
負債率只有一半,比起一些房地產企業真不高,但是這個負債並不健康。
因爲萬達的利潤無法覆蓋債務。
珠海萬達商管(現在是大連新達盟),2022年淨利潤是75.34億元,加上萬達現存的投資、酒店、文旅、娛樂等項目的利潤,一年在100億左右。
相比3000多億的負債,即便一年利潤全部還出去,也需要30年。
明顯不夠。
二 債務怎麼來的?
1 萬達把海外資產突擊賣賣賣,沒等到美元升值和相應利潤,雖然老王稱最後還是賺了,但是萬達急着賣,歐美人也不傻,能在這樣的交易中佔便宜的國內企業,不太多。
2 賣給融創和富力的項目,是低於當時市場價值的,還被後者宰了一刀。
有人說,後來這些項目都成包袱了,老王因禍得福。
這樣說不完全對,因爲售賣價值肯定要看當時的情況,一套房子當時值一百萬,五十萬賣了,肯定是虧得,和將來房子貶值到什麼地步沒關係。
而且放開後,文旅項目活了過來,長線看,虧和賺不好說。
3 萬達從港股退市,借了一批錢給港監會繳納資金,這也是一大筆債務。
4 2018年萬達衝擊A股沒有成功,所有投資沉沒。
5 之後就是衝擊港股失敗,對賭失敗。
林林總總加起來,債務越來越多。
老王曾經展望萬達廣場總營收達到1000億,穩坐釣魚臺,這個展望如果能夠達到,緩解債務的確有作用,但是達不到,就困難了。
有人說,負債率一半,賣掉一半還有小4000億,把小城市的萬達廣場賣掉不就行了嗎,保留核心廣場,將來再發展不就行了。
這就說到了問題的點子上了,賣資產還債是有講究的,操作失誤,崩盤都有可能。
三 賣資產需要慎之又慎
一 估值肯定虛高
萬達七千億隻是估值,估值肯定是虛高的。賣的時候一定會被壓價,之前賣給融創和富力不就是例子。
而且現在經濟下行,資產本身就貶值了。
二 萬達只有核心資產才能賣出去,而接手的買家有限。
萬達的核心資產,主要是一線城市的萬達廣場。
其他諸如投資、酒店、文娛項目,多數上不了貨架,就連價值10億的支付牌照,也無人問津。
所以你就明白,爲什麼會賣掉北京的萬達,爲什麼還要繼續賣廣場。
因爲小地方的萬達廣場,盈利情況都可疑,誰會買一個不盈利的大廣場砸手裡?
要買,只能是北上廣,只能是盈利良好的。
如果想不貶值的賣,買家一定要多,纔有選擇餘地。
然而能拿出幾百億接手的買家雖然有,但是實際有購買意向的不多。
二馬現金流充沛,宗慶後說自己的現金流都有上百億,搞手機搞汽車的那些富豪也不怕燒錢,但是人家不幹房地產,不會大規模進軍不熟悉的產業。
拿出幾十億投資萬達,幫幫老王沒問題,京東和雷軍都這樣做過,但是接盤不可能。
房地產同行困難比老王還多,也不會有人接手。
就只剩下海外背景的投資集團,以及一些大國企。太盟就是前者的代表,新華保險又是後者代表。
老王失去六成股權,也是沒辦法的事,對賭輸了要賠500億,就算10億一個萬達廣場,要一次性出售50個纔夠數。
大家看萬達廣場全國分佈圖,北上廣的廣場加起來,有50個嗎?
這裡面廣東的三十多個萬達廣場,並不都是廣州的。
一座廣場的賣價,按之前的行情是7/8億,還不到10億。
北京萬達2019年的利潤,不到2億,這還是北京,北上廣之外的盈利情況可想而知。
失去北上廣市場,萬達註定只是一個二線商業品牌,估值暴跌,利潤大減,王健林再沒有機會重塑一個萬達,真就該退休了。
500億的對賭資金,如果太盟硬要,萬達肯定要崩潰。
這就不是斷臂,而是斷腿。
沒了胳膊,依然可以成爲楊過。沒有腿的大俠,那就只是四大名捕裡面的無情了。
王健林失去股權也好,賣廣場、賣萬達電影也好,已經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極限操作了。
四 沒人可以一直站在財富頂端
這也符合天道,天行有常,物極必反,事物是一定會走向反面的,沒人會永遠處於財富頂端。
老王三次問鼎中國首富,還曾經是華人首富,當時的他是正午太陽,之後便是日落西山。
確實有少部分一直在財富第一集團,他們一般有三個特徵。
第一點,一定要低調
頂級富豪可以隱身幕後,可以心狠手黑,唯獨不能狂妄。
人一狂,就容易看錯形勢,就容易衝動莽撞,就容易昏頭上腦,就容易太相信自己,但是商業是講究真金白銀的,狂妄的代價,只能是自己嚥下苦果。
不僅是不能狂妄,甚至太過高調的人,經常拋頭露面甩出點言論、拿自己當導師當精神領袖的人,都有遭殃的時候。
到了財富頂端的人,要看長線,要始終保持憂患意識,財富的起落至少要以七八年的週期來看。
笑到最後,才能笑的最好。
第二點,就是負債太多要不得。
這對於改開之後的富豪是個矛盾,他們本就是負債擴張起家的,讓他們放棄熟悉的路徑,熟悉的配方,他們自己都不會走路了。
李嘉誠說,自己不願意借錢做生意,有充沛的現金流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不得不說,李嘉誠這句話是反覆沉澱過的經驗教訓,想要做到,想要穩住,想要保持清醒,何其難啊。
再看李嘉誠的時候,多少商業巨頭都要沉默。
第三就是,企業要處於壟斷或者龍頭地位。
馬雲也放過狂言,但是淘寶有壟斷地位,這是最後的護城河。
萬達現在,只能算是龍頭,還是有些疲軟的龍頭。
當然,老王有他的長處,他一度很狂妄,但是很快放低了姿態,他負債,但是保持清醒沒有資不抵債,他的萬達,目前還是龍頭,還有品牌力。
他賣出的廣場,還保有管理經營權,或許還有回購優先權,不管怎麼說,比起曾經並肩的那些巨頭們,進去的進去,掙扎的掙扎,老王還沒到賣自己的房子客機的地步,這已經是相當安慰了。
人比人,才能看出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