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店被薅上千萬,無心之“失”誰來買單?
據“小天鵝東山專賣店”公告,由於運營人員價格設置錯誤,導致全店洗衣機產品遠低於市場價,20分鐘內以進貨價四五折的價格“賣出”貨值超7000萬元的貨品,儘管商家發現時已下架處理,但仍然造成了巨大損失。事後,運營人員視頻致歉,稱目前店鋪保證金賠付已超過幾十萬元,希望購買者同意退款。運營人員致歉時憔悴的面容,搭配上誇張的損失額,很快衝上熱搜。
無論是上千萬虧損,還是幾十萬保證金,對一個身處小縣城、總計6人的店鋪來說,都稱得上是“滅頂之災”。近些年來,網店因誤標價格導致虧損、淚灑平臺的,並非個例。就在短短几天前,就傳某大牌食品商因操作失誤,高價低標,蒙受巨大損失。相比之下,這家專賣店則更是慘上加慘——品牌方出現失誤,尚有一定抗風險能力,而且處理得當還能從知名度、美譽度上對衝虧損,但一家小規模專賣店出現此類失誤,則很可能面臨進退維谷窘境:要麼維權“歇菜”,不惜成本如約發貨;要麼關門“歇業”,被平臺扣除保證金和尚未提現貨款。
儘管有律師支招,商家可以重大誤解或顯失公平等行使合同撤銷權,但該主張需要商家蒐集和提供證據。根據以往判例,要商家拿出證據證明自己確屬重大誤解,而非商業營銷,存在事實困難,即便拿出證據也未必能獲法院支持。更重要的是,撤銷合同需要去消費者所在地法院,在訂單數量較多、買家分散的情況下,於規定期限內訴諸法律手段,其維權成本、壓力都非常大。
一般而言,電商運營人員對平臺規則較爲熟悉,定價較爲謹慎,但近年來,平臺競爭趨於激烈,各家“玩法”花樣翻新,尤其是每逢“大促”,優惠券套優惠券,適用規則千差萬別,如果對平臺規則存在模糊之處,很容易因想當然而錯標價格。不少網店店主表示,平臺優惠機制複雜繁瑣,一旦運營人員背上KPI“不出錯很難”。同時“羊毛黨”已“進化”出“爬蟲”等技術手段,發現異常價格就“羣起攻之”。甚至網上還有很多博主分享自己“薅羊毛”月入過萬教程。可見,平臺之上,對商家無心之“失”的容忍度也有待提高。
這次專賣店出視頻道歉,贏得了廣泛同情。某種程度上,這是因爲其特殊身份“取信”了網友——店家並非品牌方,頂着“手殘”的理由搞商業營銷的可能性應該不大。不過,如果換作其他品牌方,又何以自證呢?是不是隻能爲自己無心之“失”買單?
平臺是盈利方,於情於理應該盡到提醒、監督義務。比如,小天鵝這些訂單,大部分是一人多臺,這明顯不符合家電消費規律,系統能否及時判定並提醒、阻止?比如,電商優惠手段、規則設計等,能否更加簡化易懂,讓初次接觸的運營人員也能一目瞭然?畢竟,平臺與商家是共生關係,不少平臺甚至爲了爭搶商家費盡手段,如果商家有事自己作壁上觀,那商家的倒下也會累及平臺。
(韓宗峰)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爲信息發佈平臺,如您認爲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