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新平:生態問題“清倉見底”,必須動真格!
“堅決抓好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舉一反三開展系統性、溯源性排查整治,推動問題清倉見底、動態清零。”9月11日上午,省委書記樑言順在合肥市宣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及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調研基層黨建、基層減負工作。
這次調研,省委書記樑言順直插基層,直插一線,隨機來到合肥市少荃湖東側水塘、安徽華正印務有限公司調研督導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對存在的重度黑臭水體、企業污染治理措施落實不到位等提出嚴肅整改要求。
對生態問題“零容忍”,始終是安徽的鮮明姿態。這是因爲,生態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基石、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支撐,更是民衆生活質量的底色與保障。一旦生態環境遭受破壞,所有發展成果都將失去依託,無從談起。因此,保護生態環境是關乎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的重大課題,容不得半點疏忽。
這些年,安徽在生態文明建設上花大氣力、下硬功夫,從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到加快創新腳步,推動全省各地在“林票+碳票”等方面先行先試;再到深入開展綠美江淮十大行動……在促發展的過程中,始終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挺在前面,讓不少地方曾經的“髒亂差”變成而今的“美如畫”,讓“高顏值”的生態成爲幸福江淮的“標配”。
生態之變的道路,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每一步都凝聚着安徽不懈的努力與辛勤的汗水。這背後,是網箱退養、漁民退捕、岸線生態修復、林長制深化改革、污染型企業關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深入開展羣衆“家門口”環境問題整治等全方位努力,以及共同塑造的結果。在共建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是每一個江淮兒女最樸素的願望。
生態問題,決不能藏着掖着,決不能有“死角”出現。讓天更藍、水更清、生態更美,不是一句空口號,也不能停在紙面上,而是要落實在呵護生態環境的具體行動上來。
從在馬鞍山市薛家窪蘆葦江灣察看長江水勢和岸線生態環境,詳細瞭解東岸綜合整治、長江禁捕退捕情況;到乘船察看新安江水質和生態岸線,瞭解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建設情況……一段時間來,省委書記樑言順頻頻深入基層,對生態文明建設反覆叮囑、重點要求、佈局施策。
正因爲安徽把生態環境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正因爲勇於動真格、較實勁,才涌現出了林長制改革全國首創、新安江生態保護補償模式全國推廣等鮮活的“安徽案例”……一系列創新之舉,爲全國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安徽經驗,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安徽足跡清晰可見,深得人心。
生態環境如果不珍惜,就很容易“開倒車”,昔日的努力也必將白費。此次省委領導在調研中隨機看實情,讓隱藏的生態問題公開暴露出來,就是要向全省上下傳遞出治理生態環境問題“沒得商量”的明確信號。全省各地必須堅決抓好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舉一反三開展系統性、溯源性排查整治,推動問題清倉見底、動態清零。
“清倉見底、動態清零”,必須真抓實幹,這絕非僅針對個別生態問題而提出的權宜之計,而是旨在全面清查並徹底解決全省各地現存的生態環境頑疾,包括企業污染中尚未觸及的“隱蔽角落”,確保生態環境質量的根本性改善。
“徽”就生態新畫卷,再小的問題都要清零,再隱蔽的角落也要照在陽光下。生態問題“清倉見底”,必須動真格,推進過程中,尤其要形成監督的強大合力,把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落在實踐中,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從量變到質變,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