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培養了多支軍隊,爲何僅袁世凱的新軍做大做強,最終竊權自立

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結果日本海陸兩軍重創清軍,中國戰敗。日本趁機攫取暴利,完成自我超越,而清王朝外強中乾被暴露無遺,腐朽統治岌岌可危。面對王朝前所未有的危機,清政府力圖通過積極發展軍事力量,來維護自己日落西山,甚至是苟延殘喘的封建統治。

正是在強有力的軍事力量爲剛需的大背景下,最終成就了我國曆史上的一位頗有爭議的重要人物——袁世凱。衆所周知,袁世凱是通過在小站訓練“新軍”而發跡,但是鮮爲人知的是,其實在清末,清政府曾大力發展多支軍隊,而所謂新軍僅僅是其中之一。

那麼爲什麼最後只有袁世凱能夠做大做強,甚至成爲中國歷史上翻雨覆雲的人物?

上圖_ 新軍 (清末編練近代化陸軍)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還是得從內外兩方面因素分析。

咱們先來看外因。

所謂外因就是文章開篇所提,清政府的統治搖搖欲墜,急需強有力的軍事維持統治,這無疑是給了袁世凱培養軍隊的“土壤”。而這支軍隊與清政府之前的所謂軍隊,最重要的區別就是“新”字。這個“新”不但體現在武裝的武器上,更重要的是它的編制以及當時比較先進的訓練與管理制度。

我們都知道,清政府的軍隊與外國軍隊作戰,幾乎是屢戰屢敗,其主要原因除了裝備落後,再就是整個軍隊的素質太差。而袁世凱的這支新軍,正是通過先進的武器配置和管理制度針對這兩個方面做出了重大革新。因此,這支軍隊可以說是我國第一支現代化軍隊。這樣的軍隊能夠脫穎而出也就不足爲奇了。

上圖_ 袁世凱(1859年—1916年)

簡述外因之後,我們重點聊聊內因。

相對而言,外因乃次要原因,真正的要因還是這內因,所謂內因就是袁世凱個人能力。袁世凱的能力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

方面一:積極進取,能夠主動把握住機遇

袁世凱出生於官宦之家,因此能夠獲得良好的教育。然而,袁的科舉經歷卻十分不如願,在兩次名落孫山之後,決定不再爲此耗費時間。放棄科舉不代表就此消沉,年輕時代的袁就擁有超越一般同齡人的能力:一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二是知道揚長避短。袁發現自己雖然不善於舞文弄墨,但是很意願帶兵從戎。而晚清那個動盪的年代,又給了袁世凱這類棄文從武之人極其廣闊的舞臺。

事實上,袁世凱恰恰是在朝鮮以“駐朝武官”的身份而大顯身手,從而一舉成名。他先是平定朝鮮內亂,後又一舉粉碎日本在朝鮮妄圖策動政策的陰謀。這兩次極其出彩的成功,讓袁得到了晚清重臣李鴻章的青睞。這爲日後袁世凱的飛黃騰達,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礎。

上圖_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方面二:唯利是圖,能夠從各方面攫取利益

甲午戰爭失敗後,袁世凱因爲在朝鮮有練兵帶兵經驗,再加之李鴻章的青睞,袁有了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的機會,這就是日後橫行中國的北洋軍閥之雛形。袁對於這支軍隊的建設,可謂是傾注心血,因爲他深知,這是他日後攫取利益的最重要的資本。

果然,他以手中這支新軍爲資本,遊離於帝、後兩黨之間。袁先是演繹高漲的改革熱情,騙取革新派人士的信任,進而利用光緒皇帝有限的權力爲自己謀取更高的官位。然後在帝后矛盾最爲尖銳之時,突然倒戈向慈禧太后一方,不惜出賣光緒皇帝及革新派。爲慈禧太后一舉清除帝黨,可謂是功不可沒。在謀得慈禧太后及重臣榮祿的信任後,袁不但得到了擴充軍隊的機會,地位上也是更進一步,成爲爲慈禧太后看家護院,鎮守一方的地方大員。

上圖_ 慈禧(1835年—1908年)即孝欽顯皇后

如果袁世凱止步於抱慈禧太后的大腿,那他充其量也就是榮祿這樣的權臣,絕不可能成爲王朝的顛覆者。當陰謀家遇到“墊腳石”,猶如一個瞌睡之人遇到了枕頭。就在袁需要借力爬上權力中樞之時,義和拳就是充當了這塊“墊腳石”。

義和拳是晚清著名的民間反洋組織,關於這個組織的優劣本文不做評判,但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這個組織充分反洋,因此遭到過清王朝的殘酷鎮壓。而當慈禧太后與洋人鬧決裂之際,又成爲大清反洋的排頭兵。這應該是這個組織最瘋狂也是最大悲劇之處。

上圖_ 義和拳民在菜市口刑場

而袁世凱對於這個組織,始終堅決打擊,殘酷鎮壓的態度。在袁擔任山東巡撫期間,因爲袁的血腥屠殺,義和拳不得不將老巢從山東移到直隸。而在義和拳得到慈禧太后青睞反洋之時,袁利用各種藉口不但不出兵與清王朝共同反洋,反而找機會繼續屠殺義和拳人員。

其實,袁世凱對義和拳之所以態度如此堅決,一方面是對這個組織嗤之以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賺取洋人對自己的鼎力支持。果然,在慈禧太后“全面反洋”之後,那些跟着慈禧太后反洋的軍隊頭目,不是被殺就是被廢。此時,不論慈禧太后有多痛恨袁世凱,袁既有軍權了又有洋人的庇護,她老人家對袁已然無可奈何,甚至還要委以重任。

袁世凱與洋人的合作,很快就讓他的職業生涯又達到了新高度。在李鴻章病逝之後,袁繼任北洋大臣乃必然之勢,從此袁開始掌管清王朝外交工作,與洋人的關係更加緊密。

上圖_ 袁世凱小站練兵

方面三:馭人有方,能夠組建一支心腹隊伍

不論你對袁世凱的所作所爲有多麼唾棄,你都得承認他確實是個人才。但是,無論他袁世凱再怎麼有才,僅憑他一人絕不可能興風作浪,所以人才是“必需品”。

袁世凱在組建訓練新軍伊始,就開始注重人才的培養。名震一時的“北洋三傑”與袁乃知遇之恩。並且在袁掌權之後,對三人委以重任,信任有加,絕對是袁世凱真正的心腹。當然,僅依靠這三人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袁利用發展軍隊的契機,十分重視人才梯隊的培養。以至於當北洋軍隊形成完整建制之時,從上至下大小骨幹大多是袁的“死忠粉”。如此,這支清政府傾盡全力打造的軍隊就成了袁的私人武裝。

上圖_ 袁世凱統領清軍精銳部隊,以此要挾革命軍,竊取革命果實

此外,袁世凱的馭人方面不僅僅表現在向下,對上同樣有方。無論是前文提及的慈禧太后,光緒皇帝等人,乃至後來的慶親王亦劻,還是對袁恨之入骨的攝政王載灃,甚至再後來的孫中山都主動或被動地對袁加以信任。就這一點縱觀晚清朝野,無出其右者也,令人不得不服!

當無論內因還是外因,盡在袁世凱掌握之時,大清王朝的命運只能掌握在他一人之手,取而代之似乎只是時間問題。而南方的反清起義之成功,讓袁的計劃不得不提前了。袁世凱從革命黨人手裡竊取了權力,實現了自己的“皇帝夢”。最終因玩火自焚,把自己引入了墳墓。

作者:王金百 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史》 來新夏/著 東方出版社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