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大降30.4%,怎麼這麼慘?
過山車
突然失重
青蛙本來已經習慣了各種不太好的消息,只要用溫水煮,根本不會動彈。比如去年外商投資比2022年同比下降13.68%,眼皮都不擡一下。
結果,前幾日商務部放了個大招: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降幅30.4%!
什麼?
本來,第二季度國際收支中的直接投資負債減少了近150億美元,已經創了記錄。那時我說,如果下半年延續上半年的態勢,這將是自1990年(有可比數據)以來的首次年度淨流出。
一語成讖!
但沒想到是這麼慘烈!
除德國、新加坡等少數國家對華投資增長外,多數國家投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或增速緩慢,這也與國際關係的變化完全成正比《》
可以不喜歡,但難道生意都不做了?
要知道,今年初,我駐歐盟大使傅聰還指出:閉關鎖國、拒他人於門外,不可能「保護」自身經濟,只會害了自己。
除了大使喊話,各種反擊「脫鉤斷鏈」的舉措接二連三。
今年初,連中國老百姓都不能碰的禁臠金融業,外資可以100%控股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裡關於金融業的相關限制措施目前已經完全清零。
緊接着,製造業領域的限制措施全面清零。
彎轉得太大,以致網友跟不上了:
再看看視頻號上,這是第一財經的報道下,排在前兩位的一位河南IP和一位山東IP的評論:
在經觀的視頻下,這是排在前兩位的北京IP和湖南IP的評論:
網友的情緒,事後可以慢慢平復,但問題是,好像努力並沒起到什麼作用。不知出於什麼考慮,之前一直想擠起來的國際金融機構,也不動心了。
難道是因爲我國市場的賺錢效應沒有以前那麼好了?
也是,國內企業的利潤也在大幅下滑,今年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7.1%。在這種情況下,外資進來了,確實未必能賺到什麼錢。
換句話說,市場的吸引力在下降、被拋棄。
這直接導致就業和外貿壓力,畢竟,外資企業在中國外貿結構中的比重最高曾超過1/3!
雖然從2021年的35.9%,一路降至2022年的33.1%、2024年上半年的29.1%,但這也是出口承壓的過程。
以中部地區增長最迅猛的河南爲例,今年 上半年出口下降了19.1%, 原因是富士康大舉轉移產能。
包括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前三季度的 GDP增長僅3.4%。雖然外資企業進出口份額仍佔比佔31.2%,但僅增長2%。
慘烈!
前段時間國家要求經濟大省扛大樑,河南四川主打就業支柱,廣東當然是財政支柱,但這樣下去,估計都難。
你可以住在地下室裡批評地方產業結構單一,也可以批評企業的產業層次不高,但你得認,因爲這就是你本來的樣子,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狂想改變不了現實。
如果國際環境好不起來,你哪怕在某個領域跑到了全球頂尖位置,也未必就能卡別人脖子。
深圳的「遙遙領先」就很典型,在5G領域跑到了前面,結果外人不信任你,怕你卡脖子,另闢蹊徑了另一條道,繞着你走。
最近還曝出,他們的一款芯片,是用馬甲公司向臺積電訂購的,後者發現後直接向美帝官方舉報事發。
供應鏈、技術的安全,大家都需要。本來是互相信任的合作關係,互相借力,如今劍拔弩張,誰都不敢信,那就脫鉤斷鏈。
如果不能對外取信於外企,也就很難對內取信於民企。道理很簡單,就像可憐的《》,被國內搞了一下,結果美國投資者拿到了確鑿罪證索賠,你如果不及時認錯止損,只怕判決下來會有更大的損失。
現在的問題是,一方面宵小們攻擊這是財富外流,另一方面人家願不願接受和解還在兩可之間。
中國企業家的兩難,在阿里、華爲、TikTok等公司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有些人,配不上擁有這麼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
我寫了一本書,講浙江人怎麼培養家族企業家,上架當月入選浙江省好書榜,可以翻翻:
我寫了那麼多家傳,發現許多成功的家庭,祖輩要麼是讀書人、紳士,要麼是企業家地主。
或者,平民家庭一代人突起奮發,通過讀書等方式逆天改命,從而實現階層躍升。
又,每6.5個浙江人就有一個老闆,山東湖南常出將軍,且舉族生長,鬱鬱蔥蔥。
爲什麼?
每個人都是大地之子、家族之魂,欲要認識自我、啓迪後人,必先追溯祖輩事蹟、瞭解家鄉風物。
無論歐美,還是立國僅200餘年的澳洲,孩子們入學先講家傳,次學國史。
每一個來過世間的人都應該留下記錄。如果上輩已年逾70,請長按下面微信二維碼,識別加我好友,一起搶救家庭記憶:
家傳編輯部系列,點擊關注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