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鉤與掛鉤:一組從2019-2023年的數據
人類的富裕需要通過交換來達成,通過交換可以利用國外的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從而實現自己的富裕生活。這也就是爲什麼進出口數據如此受人關注的原因。
如果沒有從國外大量的進口鐵礦,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就不可能進展如此之快,如果沒有從國外大量的進口石油,我國的汽車也不會如此的普及,汽車需求會大大縮小,國內各大石化工廠也會面臨無原料可用,從而影響我國本土的工作機會。
而在勞動力資源也同樣如此,通過產品進出口,實際上也可以把國外的勞動力資源爲我所用,因爲進口的產品實際上也是國外的勞動力花費時間生產出來的,我在之前的文章裡面已經舉過這樣的例子,不再贅述。
因此我查詢了2023年前10個月對比四年前同期的出口情況,首先總出口額從2.038萬億美元增加到了2.792萬億美元,增長了37%,然後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我國對發達經濟體和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在比例上發生了較爲重大的變化:
2023年1-10月相比2019年1-10月,我國對東南亞,非洲,印度,拉美,俄羅斯這些發展中區域基本都增長了50%以上,
而與之對比的是對美國,英國,日本的出口增長在20%以下;
對韓國和歐盟的出口增長在35%-40%之間;
對澳大利亞的出口增長了56.9%,是主要發達經濟體出口對象裡面唯一一個超過50%的。
總之此消彼長之下,東南亞現在是我 國第一大出口市場了,而在四年前的1-10月,歐盟(當時包含英國)是我國最大的出口市場,然後是美國,東南亞只排在第三位。
同時我國今年1-10月對非洲+拉美+俄羅斯的出口總額之和已經超過4300億美元,這個數字超過了對歐盟出口總額,也超過了對美國出口總額。
我們按照出口增速從最慢到最快進行排名,有意思的是,即使在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的情況下還是用美元計算出口金額,和四年前相比,我國對所有主要出口對象的出口金額全部是增長的。
2019年1-10月對日本出口1178.058億美元,2023年1-10月爲1312.487億美元,同比增長11.4%;
2019年1-10月對英國出口547.041億美元,2023年1-10月爲647.067億美元,同比增長18.3%;
2019年1-10月對美國出口3477.87億美元,2023年1-10月爲4150.302億美元,同比增長19.3%;
可以看到在我國的主要出口對象中,四年來對日本,英國和美國的出口增長是最慢的。
2019年1-10月對加 拿大出口304.87億美元,2023年1-10月爲371.693億美元,同比增長21.9%;
2019年1-10月對臺灣出口449.205億美元,2023年1-10月爲562.97億美元,同比增長25.3%;2019年1-10月對韓國出口911.866億美元,2023年1-10月爲1236.76億美元, 同比增長35.6%;
2019年1-10月對歐盟出口3011.374億美元(當時英國還在歐盟以內,此數據爲去除英國之後的數據),2023年1-10月爲4205.664億美元,同比增長39.66%;
可以看到對韓國和歐盟出口增長還是比較多的,達到了35%-40%的水平。
2019年1-10月對東南亞出口2871.364億美元,2023年1-10月爲4288.527億美元,同比增長49.36%;
東南亞在這四年來,完成了對歐盟和美國的超越,成爲我國第一大出口對象,這是一個顯著的變化,而且從目前的情況看,未來這個優勢還會繼續擴大,一方面是因爲東南亞在持續的工業化,需要更多的中國上游零部件,機器和原材料,另一方面也是因爲東南亞地區市場規模在隨着經濟的增長而不斷擴大。
2019年1-10月對非洲出口913.572億美元,2023年1-10月爲1433.485億美元,同比增長56.9%。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我國對非洲的出口增長了50%還多,但是這個市場的規模無法和東南亞相比,只有我國對東南亞出口規模的大約三分之一。
2019年1-10月對澳大利亞出口389.582億美元,2023年1-10月爲611.251億美元,同比增長56.9%;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對澳大利亞的出口居然是我國對主要發達經濟體出口對象中增長最多的,竟然比四年前多了50%,這個讓我覺得有點意思,澳大利亞在我們的印象中是緊跟美國反華的,但是在經濟方面,澳大利亞人似乎並沒有排斥和中國合作,更多的是停留在打嘴仗的層面。
2019年1-10月對印度出口620.045億美元,2023年1-10月爲973.479億美元,同比增長57%。
這裡可以看出來,和澳大利亞類似的是印度,雖然印度這幾年來主動挑起邊境衝突,在政治上面越來越反華,但是這並沒有妨礙印度從中國的進口大幅增加,增幅竟然接近了60%。
但是這裡面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從中國的進口增加,跟印度的工業化水平在不斷進步也有關係,這就需要從中國進口不少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機器設備等產品。這和澳大利亞更多的是從中國進口消費型工業品有很大不同。
一個例子就是印度這幾年iphone手機的產量在不斷增加,甚至已經開始出口,根據Counterpoint報告,2020年印度產iPhone僅佔iphone全球產量的1.3%,但在2022年上升至4%,這個比例是2020年的三倍,而預計今年(2023年)將升至7%,而由於iphone組裝所需要的上游零部件仍舊主要由中國生產,因此印度從中國進口iphone相關的電子零部件的需求一定是上升的。
2019年1-10月對拉美出口1239.08億美元,2023年1-10月爲2047.012億美元,同比增長65.2%;2019年1-10月對俄羅斯出口400.246億美元,2023年1-10月爲900.766億美元,同比增長125.1%;
對俄羅斯的出口增長最快,當然這和俄烏戰爭有很大關係,西方的工業品退出了俄羅斯市場,中國的工業品隨之佔領了空白,一個典型的變化是,俄烏戰爭之前的2021年,日韓和歐洲汽車品牌在俄羅斯市場佔據主導地位,除了本土的拉達車銷量排名第一之外,排名第二到第十位都是起亞,現代,雷諾,豐田,斯柯達等日韓歐洲的汽車品牌,佔據了市場份額的六成左右。而中國汽車品牌當年在俄市場佔比僅7%左右。
而根據俄“汽車統計”分析公司統計,2023年9月中國品牌在俄羅斯汽車市場佔比已達到54%,取代了發達國家的汽車產品成爲俄市場主導力量。
說三點感受,
第一點是四年來(2023年1-10月相比2019年1-10月)我國對所有主要經濟體的出口都是增加的,而且至少都增加了10%以上,總體出口增長了37%,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體現了我國出口的強大競爭力。
如果我們進一步看這種增長來自哪裡,
可以看出國有企業出口從1921.75億美元增加到2229.43億美元,增長了16.01%;
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從7977.41億美元增加到8095.16億美元,僅僅增長了1.5%,這顯示了這幾年外資企業的巨大變化,實際上我們一直說的產業鏈外遷,來自外資企業的產業鏈變化更多,或者直白的說,這幾年我們感受到的企業外遷,外資撤離的新聞和出口數據其實是相互印證的,確實有不少外資企業遷出了中國,從數字上看就是四年來外資企業的出口幾乎沒有增長;
由於不管是國有企業出口還是外資企業出口增速,都大大低於我國出口的37%總體增速,換言之這個37%的高速增長主要來自私營企業的貢獻,2023年1-10月私營企業出口金額達到1.7177萬億美元,佔比高達61.5%,這顯示我國本土企業的產業升級,極大的抵消了這幾年外資企業產業轉移帶來的消極影響。這也體現了民間的私營企業的重要性,足見中國民間的商業力量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
第二點是這四年來我國的外貿進出口在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之間存在着明顯的區別,那就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明顯的快於對發達國家的出口,對發達經濟體出口增長普遍在15%-40%之間,而對發展中國家出口增長普遍在50%-65%之間,這就導致我國出口中發展中國家佔比明顯在上升,而且這個勢頭現在看來還在繼續。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有時候認爲對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增長,是否是美國爲首的發達國家搞產業轉移的結果,也就是組裝類業務轉移到了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國家,導致他們需要進口更多來自中國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從而導致我國對發展中國家出口增速較快,這種情況當然存在,但核心原因還是我國產業升級了。
像我國四年來對非洲(增長56.9%),俄羅斯的出口(增長125.1%)也在高速增長,我也查詢了像巴西這樣的國家,今年1-10月對巴西出口的金額比四年增長了高達75.5%。也就是說我國對所有發展中國家主要出口區域都在大幅增長。
不僅如此,對歐盟我國的直接出口也增長了接近40%,而且對澳大利亞這樣製造業出口很少的國家,我國對其出口四年間也增長了56.9%,總不能說澳大利亞也是承接了中國的產業鏈加工再出口。
第三點是第三方市場非常重要,
這個第三方市場是指中國和發達經濟體之外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市場,全球發達經濟體基本都是美國的盟友,這對我國是有很大壓力的,但是我們也要清楚,發達經濟體之所以富裕,跟其能和全球廣大發展中國家進行交換有很大關係,通過出口高價值的工業品和服務產品,來換取發展中國家的原材料和廉價工業品,從而自己可以工作更少的時間,獲得更多的物資和資源。
由於發達國家市場利潤高,購買能力強,因此傳統上我們更重視發達經濟體市場,但其實從更大的競爭維度上看,
正如中國不能 封閉自己只搞內循環,而是要搞雙循環一樣,
發達經濟體其實也不能把自己和中國市場,以及廣大的第三方市場隔離起來搞內循環 ,不然是無法支撐他們當前的生活水平的,換句話說,我國 只要保持對第三方市場的出口增長快於西方,事實上就是在 搶 佔西方的工業品 份額,也是競爭的一部分, 因此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增長是有意義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往期文章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