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智關強國” 彰顯“廈關”擔當——廈門海關以優質服務助力外貿“穩規模 優結構”

中國商報(黃鷺餘慈陽 記者鍾瑜)當清晨的陽光劃破海面,作爲“絲路海運”的始發港,廈門港又開啓了吞吐萬匯、百舸爭流的一天,大大小小的泊位上岸橋起落,依託廈門港新開通的首條直航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的“絲路”航線,出口至柬埔寨的服裝布料海上運輸時間從之前的8天縮短至4天。在繁忙的廈門高崎國際機場,依託廈門海關與地方口岸部門合作研發的“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客戶僅需登錄平臺界面,就可查詢貨物的所有通關狀態……

按照海關總署黨委的統一部署,廈門海關紮實推進“智關強國”行動,通過“科技+改革”雙輪驅動,持續築牢國門安全防線,助力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努力以海關之“智”服務強國之“強”,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局中展現“廈關”擔當。

守護國門安全

風險防控有力度

守護國門安全是“智關強國”行動的首要任務。廈門海關以“智”賦能、以“訓”提效,通過智能化應用提升監管效能,實戰化訓練提升業務能力,推動國門生物安全風險防控水平提升。

近日,廈門海關所屬海滄海關關員在對一艘遠洋漁船開展登臨檢疫時,在廚房、餐廳、食品儲藏間、幹雜貨間等區域發現明顯的蜚蠊活動跡象。海關關員立即密閉封鎖相關區域,並向船方開具檢驗檢疫處理通知書,要求船方委託衛生處理單位實施除蟲處理,隨後對衛生處理過程開展現場監督。經監測,此次共截獲蜚蠊2萬餘隻。

“我們將截獲的蜚蠊送專業機構鑑定,此次截獲爲德國小蠊,並檢出攜帶有奇異變形桿菌。該菌爲條件性致病菌,主要污染動物性食品,易感染免疫力低下人羣,一旦感染嚴重時會導致敗血症、腹膜炎、腦膜炎等疾病。”海滄海關船舶監管科科長湯俊介紹。

據瞭解,爲切實提升一線關員船舶衛生檢疫實操能力,廈門海關推進建設全國首個實景搭建的船舶衛生檢疫實訓點,率先在全國實現船舶衛生檢疫VR考覈培訓。通過聚焦培訓模式創新,深入開展“國門衛士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該關一線關員衛生檢疫能力大幅提升,今年1—4月,廈門海關在入境交通工具、貨物中共截獲輸入性病媒生物130批次,同比增長94.03%。

國門生物安全風險類型多樣,除了蜚蠊、老鼠、蚊蟲等會傳播疾病的病媒生物外,還有大家熟悉的非洲大蝸牛、紅火蟻等外來入侵物種,它們的出現對我國生態環境和物種資源等構成了威脅。

近日,廈門海關在進境郵件中發現一票申報爲“餅乾”的郵件存在異常,部分餅乾盒外觀疑似有重新包裝的痕跡。現場關員將餅乾盒打開後,發現盒內裝有大量用錫箔紙包裹的塑料管和塑料瓶,管(瓶)中均裝有黑褐色活體甲蟲,最長的約爲16釐米。經廈門海關技術中心鑑定,此次查獲的23只活體甲蟲爲海格力斯長戟大兜蟲、寬扁鍬形蟲等5種。

“這些查獲的甲蟲逃逸、繁殖能力強,三代繁殖可超過1萬隻成蟲,一旦傳入可能對中國生態安全和生物安全造成潛在威脅。”廈門郵局海關郵遞物品監管科陳璐科長介紹,該關採取“風險分析-查緝攔截-懲治宣教”全鏈條管理模式,結合口岸截獲、普查及專項監測等數據,進行鍼對性布控,通過智能化監管、工作犬搜查、運用活體檢測儀等手段持續提高效能。

助力產業創新

外貿發展提亮度

服務高質量發展是“智關強國”行動的關鍵內容。隨着全球能源向綠色低碳轉型,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外貿“新三樣”持續走俏。廈門海關優化監管服務,充分釋放免稅政策紅利,培育頭部企業申請AEO(經認證的經營者)資質,助力“新三樣”產品擴大出口。以鋰電池爲例,據廈門海關統計,福建省第一季度出口鋰電池250.59億元,佔全國同期鋰電池出口總值的26.7%。

近日,在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廠裡,攪拌、塗布、模切……自動化生產一氣呵成。一批110個、價值10餘萬元的鋰電池經廈門海關所屬集同海關包裝使用鑑定合格後即將發往歐洲。依託廈門海關創新的鋰電池危險貨物包裝性能“關企共同檢驗+週期抽檢”模式,鋰電池出口效率大幅提升。

該模式是廈門海關針對鋰電池出口批次多、監管頻次高所優化創新的機制。傳統模式下,海關會對鋰電池包裝實施批批檢驗,並定期實施實驗室檢測,檢驗週期較長;新模式下,海關對企業連續生產的同一規格型號包裝,實施全過程順勢抽查檢驗,同時依託企業自檢自控體系同步開展危包性能檢測,進一步提高配套料件供應效率,壓縮危包性能檢驗時長超50%。

新質生產力是具有變革性、創新性的先進生產力形態,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需要加快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還要一體化培育新服務、新業態的競爭優勢。航空維修業是廈門重要的服貿產業,廈門海關不斷創新航空維修產業監管制度,以“廈門模式”賦能關區航空維修業務,領跑全國。當前,廈門年進出境飛機維修數量、保稅維修進出口貨值、第三方維修收入均居國內前列。

在廈門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零部件製造車間,一批外發至日本加工處理後復進口的零件正重新進入生產線,流轉到下一個製造環節。得益於廈門海關創新的“加工貿易貨物出境加工一體化聯動監管”模式,爲自身不具備生產能力且國內暫無授權供應商的加工工序找到了“出路”。

“廈門擁有全國最大的進境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我們一直思考如何幫助產業鏈向上遊製造段延伸,爲產業發展打造新動能。”據廈門機場海關航維保稅科科長曾海濤介紹,爲促進航空維修業高質量發展,廈門海關積極開展“進千企、解千題”活動,主動靠前深入企業開展調研,制定維修新業態標準化監管作業流程,將跨部門審批作業時間縮短60%;立足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優化保稅倉庫進口航材目的地查驗監管,縮短航材流通鏈條,監管作業時間節約2天以上。

共建“一帶一路”

物流跑出加速度

促進高水平開放是“智關強國”行動的重點課題。廈門海關推出一系列智慧化改革措施,推動實現“管得住、放得開、通得快”。

在廈門東渡口岸,7個具有衛星定位等功能的智能集裝箱被吊裝至“絲路海運”航線的“海豐大連”號貨輪,與傳統集裝箱相比,該批智能集裝箱採用物聯網技術,通過移動通信及北斗、GPS雙通道衛星定位,實現了集裝箱物流的全程可視化。

“貨主和物流服務企業可實時掌握集裝箱的位置和狀態,及時瞭解集裝箱的陸海聯運軌跡和業務動態信息,特別是能爲供應鏈物流及跨境電商等新興貿易模式提供更高效的信息服務。”福建絲路海運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南說。

“智能集裝箱的投入使用,將有效提升海關監管的數字化水平,讓智能式循鏈監管成爲可能。”廈門海關所屬東渡海關船舶監管科科長鄭毅表示,廈門海關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共建,運用“數字監管平臺”“原產地證服務系統”等科技手段,陸續推出“智能雲分流”、貨物“直裝直提”等創新方式,助力口岸通關現代化、便利化。

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在於陸、海、天、網四位一體的互聯互通,廈門海關積極推動海空協同發力,在大力支持廈門港成爲首個“海絲”與“陸絲”無縫對接的港口基礎上,全力服務廈門空港建設“海絲國際航空綜合交通樞紐”,推動國際中轉業務發展,助力廈門空港成爲全國第四大國際中轉樞紐。

“選擇通程航班從廈門聯程中轉入境,不但經濟上更划算,還不用中途大包小包提上提下,中轉時間縮短,乘機更有保障,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在廈門海關所屬廈門機場海關監管下,搭乘廈門航空航班、從新加坡經廈門中轉前往西安的吳女士,在航班抵廈的第一時間就攜帶自己的隨身小包過了海關,“輕裝上陣”登上下一程航班。

“通程航班是一種新型中轉模式,旅客在中轉地一次性辦理進出境通關手續,行李至目的站直接提取。”據廈門機場海關旅檢二科科長林龍剛介紹,該關與廈門航空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協調航空公司升級改造中轉候檢區域以及機坪行李中轉倉庫,使通程行李過檢效率顯著提升,中轉旅客行李輸送量也明顯增加。

服務鄉村振興

提升人民幸福度

增進民生福祉是“智關強國”行動的主要目標。

泉州作爲全球知名的茶鄉,一直深受東南亞、包括“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茶葉市場的認可。“在海關的指導下,我們順利完成了AEO高級認證申請的前期準備工作,這將爲我公司接下來通過品牌輸出開拓國際市場奠定基礎。”福建八馬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廈門海關所屬泉州海關從“管理、質量、品牌”三個重點出發,採取“邊評審邊備案”的新模式,鼓勵更多茶葉基地、生產企業參與海關備案。推行“公司+基地+標準化”監管模式,對出口茶葉實施從原輔料到成品的全鏈條幫扶,及時爲企業提供國際法規標準及外貿形勢分析支持。鼓勵指導重點茶企申請海關AEO高級認證,提升品牌國際知名度,讓傳統茶產業煥發新生機,實現以茶富農,助力鄉村振興。

福建歷來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山多平地少造就了福建獨有的茶產業和茶文化,同時沿海近海的優勢又促進了水產行業的發展。廈門海關立足福建沿海多山的特點,積極踐行大食物觀,唱好農業“山海經”,推動茶葉、食用菌、水產等特色出口農水產品提質增量。

在漳州市詔安縣,一批重697千克的牡蠣經東山海關監管後即將銷往馬來西亞。“詔安是福建省牡蠣養殖最大的主產縣區,生產的牡蠣品質好,特別受國外客戶歡迎,我們出口目前最擔心的就是國外的技術壁壘。”詔安縣興港水產公司負責人表示。

廈門海關所屬東山海關在“進千企、解千題”調研活動中瞭解到企業訴求後,設置了“一對一”專員幫扶制度,指定專人提前收集境外通報、預警信息及監管政策變化,第一時間開展風險預警評估,分類精準投送風險信息,召開“關企直通車”“進出口政策宣講會”,通過水產出口專題政策輔導和技術標準解讀,幫助水產企業提高自檢自控能力,確保牡蠣搶“鮮”出口。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廈門海關將繼續以“智關強國”行動爲引領,立足福建“山、海、僑、特、臺”特點,聚焦“守國門、促發展”的職責使命,進一步優流程、提效率、降成本,通過智慧化手段提升口岸信息化水平,推出一批貼近民生的改革項目,打造豐富生動的海關服務強國建設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