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曝高通擬收購英特爾
智東西編譯 ZeR0編輯 漠影
智東西9月21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CNBC等多家美媒報道,近日,高通已就收購事宜接洽英特爾。這將是近年來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交易之一。
此前外媒傳出高通擬收購英特爾PC業務,但收購整家公司,對於半導體領域來說,倒回幾年絕對是聳人聽聞的離譜事件。
十年前,任何芯片公司考慮收購英特爾都是不可想象的。這家與硅谷齊名共生的半導體巨頭,憑藉在個人電腦(PC)和服務器中無處不在的芯片,在半導體史冊和全球芯片行業的影響力舉足輕重。
但多年來的管理問題和技術轉型失敗,削弱了英特爾的實力。一旦高通的收購計劃順利完成,這家智能手機芯片巨頭、移動通信芯片巨頭將大大拓寬業務版圖,將英特爾的CPU帝國收入囊中。
高通收購英特爾交易的成本很高。過去一年,英特爾的股價下跌了近40%,最新市值爲933億美元;高通股價上漲逾50%,最新市值爲1882億美元。
考慮到英特爾的市值,一旦高通成功收購英特爾,這將成爲史上最大科技併購交易,超過微軟以690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的交易。
知情人士稱,交易還遠未確定。高通尚未正式向英特爾提出收購要約,達成交易的障礙仍很大。鑑於兩家芯片巨頭的規模龐大,且對國家安全以及美國半導體競爭力至關重要,即使英特爾願意接受,如此規模的交易也幾乎肯定會招致嚴格的反壟斷審查,不過也有可能被視爲增強美國芯片半導體競爭力的機會。
目前尚不清楚監管機構是否會允許高通在不收購陷入困境的代工業務的情況下收購英特爾,同樣不清楚高通是否願意承擔這項複雜的任務。
爲了完成交易,高通可能打算將英特爾的資產或部分業務出售給其他買家。
此次收購計劃正值英特爾遭遇其半個世紀歷史上最嚴重的危機之一之際。
英特爾曾長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但現在它落後於英偉達、高通、博通、德州儀器、AMD等芯片競爭對手。
2020年,英特爾的市值還超過2900億美元,但今年迄今其股價已下跌約60%。在《華爾街日報》發佈高通收購計劃的報道後,該股週五收漲逾3%。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正試圖建立一個芯片代工業務。
英特爾在CEO基辛格的領導下進行了三年多的扭虧爲盈努力,但尚未取得顯著成果。
在高通CEO安蒙的領導下,高通曾與英特爾接洽,希望在英特爾的工廠生產芯片。但據《華爾街日報》去年報道,高通因技術失誤而停止了這一努力。
今年8月,英特爾發佈糟糕的季度財報,宣佈計劃裁員15000人,並暫停派息,以節約成本。該公司第二季度虧損16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盈利15億美元。爲此,基辛格制定了到2025年削減逾100億美元成本的路線圖。
英特爾董事陳立武(Tan Lip-Bu)也在8月底突然退出董事會,令許多人感到震驚。
就在本週早些時候,英特爾稱將進一步分離芯片製造和設計業務,暫停德國和波蘭的工廠項目兩年,並暫停馬來西亞的一個製造項目,直到需求回升,還採取了一系列其他措施。這些舉措是在9月初的董事會會議討論戰略之後出臺的。
這是芯片行業IDM模式走向衰敗的最新信號之一。
近年來,像英特爾這樣芯片製造、設計兩手抓的巨頭陷入困境,而只做芯片設計的英偉達、高通等企業以及只做製造的臺積電等晶圓代工廠扶搖直上。
今年早些時候,英特爾開始單獨公佈其製造業務的財務業績,許多華爾街人士認爲這是該公司可能分拆的前奏。一些分析師認爲,英特爾應該一分爲二,這反映出半導體行業趨於或者專注於芯片設計,或者專注於芯片製造。
然而,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分析師斯泰西·拉斯岡(Stacy Rasgon)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寫道,立即分拆或許是不可能的。自三年前英特爾向外部芯片設計公司開放代工製造能力後,英特爾的製造部門長期虧損,並未爲英特爾吸引來自身以外的客戶大單。
高通的最新年收入仍低於英特爾。它在2023財年的總營收爲358億美元,而英特爾的2023財年營收爲542億美元。
潛在的收購交易將因反壟斷和國家安全問題而變得複雜。英特爾和高通的交易都曾被反壟斷執法機構否決,英特爾未能成功收購高塔半導體,高通也未能成功收購恩智浦。
半導體領域的多項其他大型收購也已告吹。2017年,博通出價超過1000億美元收購高通公司。第二年,美國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爲由阻止了這筆交易,因爲當時博通總部位於新加坡。2021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以反壟斷爲由起訴英偉達,阻止其收購Arm,在歐洲和亞洲監管機構的額外壓力下,該交易於2022年被取消。
來源:《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CN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