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看時事/臺灣醫師年年增 這2處仍為「無醫鄉」…一圖看懂城鄉醫師分佈差距
臺灣醫師人數逐年增加,但仍無法改善醫師人力分佈不均、急重難症人力缺乏等課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南韓醫師近期「集體離職」引發全球關注,臺灣醫療體系長期受到健保總額壓力走向崩壞,疫後除了護理人力掀起離職潮,投入急重難科的醫師只減不增,即使衛福部醫事司開放波蘭在內,九大醫藥先進國家臺灣醫學生可返臺考照,同時也增加一三○名公費生,但至今仍無法改善醫師人力分佈不均、急重難症人力缺乏等課題。
南韓政府二月初宣佈明年起,每年增加兩千名醫科生以改善「醫師荒」,卻引發醫師反彈,集體離職以示抗議。反對者認爲,廣召醫師無法改善醫師荒,醫師仍會往醫美、高自費科別或都會區集中,難以改善重症人力不足現況。而南韓政府走的路,也正是臺灣正在推動的方向。
根據統計,臺灣醫師人數逐年增加,從二○一八年的四點九萬人到二○二二年已達到五點四萬人。
醫師公會全聯會法規委員會召委吳欣席表示,臺灣每年培育一千三百名醫學生,加上公費生以及認可海外學歷醫學生,考照人數已達到一千五百人到一千六百人,且臺灣醫師並沒有退場機制,醫師人力可預期會逐年增加,因此,臺灣沒有缺醫師的問題,而是「分佈不均」。
以二○二二年的數據分析,臺北市、嘉義市、花蓮縣、高雄市、臺中市屬於醫療過剩縣市,但若以鄉鎮來看,國內仍有二處「無醫鄉」,分別是金門縣烏坵鄉以及嘉義縣大埔鄉,而醫療缺乏的鄉鎮,不少是處於醫療過剩縣市內,如臺中市大安區,當地一位醫師需要服務一萬八千多人,與臺中市整體一位醫師服務三九七人,足足是四十五倍。
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強調,多年來,醫界皆倡議要改善醫師荒或是改善偏鄉、急重症人力不足,最能解決的方式就是「提高薪資」,並不是增加人力,增額只會再豐沛都會區的醫療資源而已。
周慶明表示,國內醫師對於醫療現況的憤怒值,是持續累積中,難保不會發生集體抗議或辭職事件,副總統賴清德即將接任總統大位,相信他出身醫界,更能體察醫療體系的問題,屆時將透過國是會議,盼能改善國內醫療問題。
醫師分佈不均 城鄉差距大 製表/元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