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沈飛6代機展現多項新技術 五角大廈有得忙了

沈飛6代機釋出的影片較短,畫面較模糊,隔了數日之後才陸續被查出相關的參數與部份設計細節。圖爲沈飛6代機影片的幾個不同角度。(圖/搜狐網)

在上週與成都飛機公司(成飛)的新戰機幾乎同時在網上亮相的還有一架瀋陽飛機公司(沈飛)的戰機,兩架戰機外型與對應功能上有明顯的差異,走的可能是相輔相成的路線,但同時也有點相互競爭的意味。從外型與網上流傳有關這架戰機的設計圖像與參數推測,應該也是一架以較高的6代機規格設計的新戰機。在5代的轟-20尚未完成之前,又一口氣設計2款差異不小的6代戰機,這種戰機開發的人力與能量的確會讓其對手國感到憂心。

沈飛6代機首次出現選擇與成飛6代機在同一天用同樣方式,在網路上公開一段試飛的影片,如果要說是巧合,應該沒有人會相信。不過兩則影片時間長度與清晰度差異極大,因此多數的討論比較集中於影片比較清楚的成飛6代機,影像較模糊,外形與氣動佈局較爲常見,因此一直到數日之後被翻出2年多前發表的論文與相關資料,才讓它的一些設計的細節逐漸成爲討論的焦點。

成飛(左)與沈飛(右)的6代機有完全不同的功能與設計路線,彼此間有較明顯的互補性。(圖/搜狐網)

沈飛6代機採用的是後掠翼氣動佈局,2部發動機,外型明顯比成飛6代機小得多,類似飛翼的W型翼,機頭較長,相較當時伴飛的殲-16戰機僅稍大一點,這意味着它更注重速度與機動性,而非較大的航程或載荷。它的進氣道與成飛6代機的加萊特進氣道不同,是另一款同樣具有隱形功能的傳統DSI進氣道,但是因爲影像較爲模糊,有些評論認爲可能是這兩種具有隱形功能進氣道之外的新式隱形進氣道,另外其發動機噴口有些類似美軍F-22的二元向量噴口,這兩部份以後還有待證實。

有評論認爲,沈飛與成飛同時展示2款6代機,相互間可能存在競爭關係,雖然兩家企業間無論如何都有競爭關係,但是兩架戰機因爲設計與功能上明顯差異,顯然是互補的意味更濃。至於如何互補,可能還得等功能與參數細節公開後纔能有清晰的理路。

沈飛6代機較模糊的影片中還有一個比較引起關注的焦點,即它是否與成飛6代機一樣是無尾翼戰機,雖然多數的畫面顯示它沒有明顯的垂直尾翼,但有些角度仍能看到尾翼部位似乎有個不太明顯的類似尾翼結構,與美國海軍6代F/A-XX採用的「直軸式全動可變V型垂尾佈局」的技術類似。

這款結構是早先由沈飛公司所屬的601研究所設計,多年前殲-20總設計師楊偉就曾透露過沈飛的這項技術,相關的論文也已在網路上公開。論文中詳細討論了一種名爲「變體戰鬥機佈局」的設計,全動可變垂尾能摺疊放平形成無垂尾狀態,藉此提高隱形效能,並助力超音速巡航;如果升起V形垂尾則能形成有尾構型,可以提供良好的機動和操作特性,適合空中纏戰與機動飛行。

沈飛公司601所發表的「變體戰鬥機佈局」設計中就有這種名爲「直軸式全動可變V型垂尾佈局」。(圖/中華網)

因此,從其構型的差異上可以看出沈飛6代機與成飛6代機的差異:前者是體型較小,以高速精巧的空戰能進行空戰、截擊或巡邏任務,戰術性較強;而後者則是高速度、長航程、大載荷的戰略性支援角色。如此可以明顯區分兩型6代機的差異與互補性。

成飛5代機(上)與沈飛5代機(下)部份參數比較。(圖/網路)

另有些評論還指出,沈飛6代戰有可能是一架無人駕駛的戰機,在無人機發展極受推崇的當下,這種情況當然有可能,不過相較於美軍已開發的無人僚機─例如XQ-58女武神(Valkyrie),比殲-16稍大一些的沈飛6代戰機如果是無人機,體型就顯得太大了些。

以目前無人的發展仍在快速推進中,要在開發6代機時首先推出無人機的可能性還是比較低,待到載人戰機發展成熟,開發無人先進戰機當然就是必經之路,何況沈飛601研究所有關「變體戰鬥機佈局」的機身參數就是以無人機爲設計主體,顯然早就已看到這個趨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