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暗殺伊藤博文兇手行刺安倍 時空穿越小說預言成真?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震動全球,許多人認爲他的遇刺與日本第一位首相伊藤博文遇刺有很多相似點。(圖/路透)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震動全球,回顧日本政治史,曾任首相遭到刺殺者就有6位,包括在中國東北哈爾演遇刺而亡的伊藤博文。安倍被暗殺讓人很容易聯想到伊藤博文,更讓人感到訝異的是,8年前韓國小說家金正鉉曾出版一部以《安重根向安倍開槍》爲名的虛構小說引爆韓國輿論熱議,小說中暗殺安倍晉三的兇手,正是當年前行刺伊藤博文的安重根穿越時空而來。真實世界與虛構故事的巧合,充滿着驚悚又詭譎氣氛。有分析人士憂心,重大政治暗殺事件往往帶來地緣政治的變動,安倍遇刺案是否造成這種效應,值得特別關注。
韓國小說家金正鉉在其作品中描述刺殺伊藤博文的兇手安重根穿越時空到現代來刺殺安倍晉三,對照真實事件, 令人如墮真實與虛幻的時空迷陣之中。圖爲刺殺安倍的兇嫌山上徹也在兇案現場被捕。(圖/路透社)
伊藤博文與安倍一樣,都曾數度擔任首相,他是在19世紀末4度擔任首相,全部任期加起來超過7年。安倍亦是4度出任首相,全部任期長達8年9個月,兩人都是日本當時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
伊藤博文與安倍一樣,都曾數度擔任首相,他是在19世紀末4度擔任首相,全部任期加起來超過7年。(圖/Wkipedia)
做爲日本明治維新的元老,伊藤博文擔任日本第一任首相後帶領日本推動西化,1901年卸任首相後又出任首任日本的朝鮮統監府統監。1909年10月26日赴東北與俄羅斯談判時,於哈爾濱火車站遭韓國獨立運動義士安重根以手槍行刺,傷重不治而亡。伊藤遇刺時爲68歲,與安倍遇刺時67歲的年紀相仿。行刺的安重根後來雖被判死刑,但他刺殺伊藤博文的事蹟影響了當時鼓吹革命的孫文、章太炎等人,做爲抗日烈士,中共也將其事蹟編入小學教科書。多年來中日兩國間對安重根的認知差異極大,一直是兩國外交上磨擦的因素之一。
韓國獨立運動義士安重根(圖)在中國東北哈爾演以手槍行刺伊藤博文,被日本處以死刑後成爲韓國獨立運動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蹟影響了正在鼓吹革命的孫文與章太炎等人。(圖/Wikipedia)
相較於推動明治維新的伊藤博文,長期擔任首相的安倍晉三則是日本明治維新後任期最長的首相,而且是二次大戰後影響力最大、執政時間最長的日本政治人物。他任上推動修憲、強化國防、安撫與亞洲鄰國的緊張關係,並帶領日本從上世紀末的停滯衰退中逐步走上覆蘇。他能在日本的派閥政治下長期執政,除了有柔軟的政治身段,對內對外的政績也是極重要的原因。
安倍遇刺前最後身影,他當時正在爲黨內參選人演說站臺。(圖/路透)
而就在與亞洲鄰邦關係逐漸好轉之際,曾經是日本殖民地的韓國有一位小說家金正鉉,以聲望如日中天的安倍晉三爲主要角色寫了一部名爲《安重根向安倍開槍》的小說,該書在2014年7月出版,引爆韓國輿論關注。小說主要部份是以當年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的紀實性故事爲主,最後才讓他穿越時空到現代來。而現代的安重根之所以刺殺安倍晉三,則是因爲安倍不斷歪曲侵略韓國的歷史及政治高度右傾化的作爲。不過穿越時空的安重根刺殺安倍並未成功,僅受輕傷的安倍在身體恢復後深刻自省,並因此退出日本政壇。
韓國小說家金正鉉於2014年出版的作品《安重根向安倍開槍》,曾引爆輿論爭議,現在看來更覺奇幻詭譎。(圖/網路)
許多韓國媒體認爲,該書的出版與當時韓國文化界興起的抗日民族英雄熱與日本政治更加右傾化有重要關係。當然也有很多人反對在小說中以現實政治人物爲主角,甚至安排槍殺日本現任領導人的情節,很容易引發爭議。金正鉉則在該書的出版記者會上表示,小說並非用來警告日本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而是要催促他們反省歷史錯誤。
安倍遇刺死亡是否會演化成爲點燃亞太新風雲或戰火的引線,是國際政治觀察家關注的焦點。圖爲兇案現場有民衆前往悼念。(圖/路透)
現在安倍遇刺身亡,回顧伊藤博文遭暗殺的歷史,對經濟與國際地位逐漸恢復的日本來說有極重要的意義。日本政治菁英很清楚與鄰國關係的主要障礙,但就是無法說服國內的右派人士承認日本在歷史上犯下的錯誤,這很大程度影響了日本的國際地位,也阻礙了日本成爲正常國家的願望。
安倍4度出任首相,全部任期長達8年9個月,與100多年前遭暗殺的前首相伊藤博文一樣,都是日本當時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圖/美聯社)
常年關注臺海軍情與亞洲與國際戰略議題的國防軍事專家梅復興指出,安倍遭暗殺很像伊藤博文1909年10月在哈爾濱遇刺。當時全球正處於日本與亞洲大陸強權(當年是沙俄)關係緊張之際,立場強硬(但實際上並不極端)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被朝鮮的激進份子安重根刺殺。但是實際上伊藤博文之死卻並未挽救朝鮮,反而加速了朝鮮被日本併吞。此後日本佔據朝鮮更直接與後來滿洲局勢的發展密不可分,終而導致了第2次的中日戰爭乃至於東北亞迄今的地緣戰略格局。
梅復興在其臉書上表示,「歷史固然沒有完全相同的重複性,但肇責因果的關係還是不難理解的。我們只能祈禱今天剛發生的這個不幸事件不會演化成爲點燃亞太新風雲 (甚至烽火?) 的導火線。」
安倍遭暗殺的國際政治局勢很像伊藤博文1909年遇刺的亞洲局勢,未來此一事件是否會觸動更多的國際戰略變化,值得密切觀察。(圖/美聯社)
誠如梅復興的觀察所得,古人曾言:「風起於青萍之末」,許多歷史重大事件經常來自於一些不甚起眼的事件。1914年6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被暗殺,觸動了當時緊繃的國際局勢,逐漸發展成捲入數十個國家、長達4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而今國際政治僵局高度緊張,包括俄烏戰爭、臺海情勢、美中競爭與亞洲戰略板塊移動,日本的政治暗殺是否會改變此一格局或推動它向另一個極端發展,亦值得給予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