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最新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再次擴容,首度減員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黎雨辰 北京報道

二季度落下帷幕後,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再迎擴容。

7月12日晚間,證監會官網公佈了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最新版《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與一季度末的187只相比,在今年二季度,全市場個人養老金基金增加到了193只。

據觀察,本次新獲批的Y份額均來自市場規模居前的公募機構。而區別於過往獲批名錄,在二季度中,首次出現了有產品因清盤而被移出名單的現象。

在年內權益市場震盪中樞有所上行的大環境下,一批FOF基金已開始有所“回血”。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今年以來過半數個人養老金基金實現了正收益,不過尚有七成產品自成立以來仍身陷虧損之中。

從養老FOF運作到Y份額成立,一隻個人養老金基金的誕生與存續,與基金管理人的規模維護能力不無干系。業內人士指出,養老第三支柱的重要特點,正在於居民對養老金產品所擁有的自主投資選擇權,而提升個人養老金基金吸引力,往往意味着公募管理人仍需持續爲客戶建構投資的“長期場景”,並以更多元的形式自市場中把握收益。

首現養老Y份額被“除名”

從基金類型來看,今年二季度新增Y份額的7只基金中,包含5只目標日期型基金,如廣發養老目標日期2045三年(FOF)、華夏養老目標日期2060五年(FOF)等,以及2只目標風險型基金,即易方達匯悅平衡養老目標三年(FOF)和富國鑫匯養老目標日期2035三年(FOF)。

另從各家基金管理機構旗下產品數量看,易方達基金旗下此次新增2只個人養老金基金入榜,華夏基金、廣發基金、富國基金、中歐基金、建信基金旗下均新增1只。

根據最新的名錄,截至2024年6月30日,管理個人養老金基金在5只以上的公募機構已有14家。其中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以12只個人養老金基金並列榜首,南方基金、廣發基金以10只緊隨其後,中歐、建信則以9只的數量次之。

具體來看,7只養老FOF獲批增設Y份額的原因不盡相同。據監管要求,養老FOF成立Y份額,需要在產品規模上滿足最近4個季度末規模不低於5000萬元,又或是上一季度末規模不低於2億元。而記者注意到,僅有易方達旗下此次增設Y份額的兩隻基金及華夏旗下的一隻基金,其一季度末的規模在2億元以上,其餘幾隻個人養老金基金的獲批,則是憑藉主代碼產品過去一年規模的持續穩定。

不過長期維持規模穩定對於多數養老FOF而言並非易事。一個值得注意之處在於,此次最新披露的養老Y份額名單中,也首次出現了“減員”——因在今年5月資產淨值已連續60個工作日低於5000萬元而清盤,鵬華長樂穩健養老目標一年FOF此次被從名錄中剔除。

儘管今年迄今全市場已有5只養老FOF公告清盤,但這也是擁有Y份額的基金首次遭遇出清。在該基金被調出後,鵬華基金尚餘3只個人養老金基金在市。

根據有關要求,發起式基金在合同生效屆滿三年後,基金資產淨值需要高於2億元以上。而三年考覈期滿後,基金會和普通基金相同地,在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不滿200人,或者淨資產低於5000萬時觸發清盤。

回顧基金的規模軌跡,區別於年內一些尚在封閉期內便遭遇清盤的養老FOF,鵬華長樂穩健養老目標一年其實也曾順利撐過了“三年大考”。截至2022年4月基金A份額三年封閉期滿,基金的規模尚維持在2.28億元,同年11月也順利成立了養老Y份額。在2023年一季度,基金的規模甚至還略有增長。

但2023年以來,鵬華長樂穩健養老目標一年未能繼續“細水長流”。Wind數據顯示,基金在封閉期滿後一度發生了基金經理變更,2023年二至四季度,鵬華長樂穩健養老目標一年累計下跌6.14%,儘管略高於同期全FOF市場-6.67%的收益,卻依舊遭遇投資人用腳投票。

普通基金會在清盤後將資金轉入購買支付的賬戶,而個人養老金基金裡的錢又將何去何從?對此記者瞭解到,因爲Y份額基金是屬於個人養老金產品,贖回款項或獲分配的清算資金將轉入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當投資者未達到領取條件,如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時,無法將金額直接提取到銀行賬戶,不過依然可以購買其他個人養老金產品。

此外,證監會還同期發佈了《個人養老金基金銷售機構名錄》。與一季度末的名單相比,最新的個人養老金基金銷售機構未現變化,仍包含商業銀行19家、證券公司24家以及獨立基金銷售機構8家。

以“場景”和“收益”留住投資者

伴隨權益市場震盪中樞的擡升,一批FOF的市場表現也逐步展現出回暖跡象。

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全市場成立了Y份額的養老FOF,年內的平均回報率爲-0.4%,105只收益收正,佔比過半。此外,還有27只養老Y份額收益率超過2%。

其中,建信優享進取養老目標五年以7.8%的年內回報大幅領跑,中歐基金旗下成立於今年2月的預見平衡養老三年及預見養老目標2045三年,則分別以5.55%和5.45%的收益率緊隨其後。

收益排名最爲墊底的5只個人養老金基金均由華夏基金管理。5只基金均爲養老目標日期型,目標年份從2035年到2055年不等,年內跌幅均在9%以上。其中,華夏養老2055五年Y年內11.9%的虧損居於市場末位。

不過從成立來看,超七成個人養老金基金仍尚未回本。2022年成立迄今,僅有50只個人養老金基金實現了正收益,最高的跌幅在20%以上,多爲目標日期在2040-2055年等的養老目標日期FOF。

囿於收益的限制,個人養老基金Y份額的規模困境依然存在。Wind中有規模數據的184只Y份額基金規模總計65.06億元,平均規模僅爲3536萬元,規模在5000萬元以上的僅有17只。

今年年初,中國證監會機構司副司長林曉徵曾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協同相關部委做好試點評估,同時督促基金管理人紮實提升個人養老金管理與服務水平,一是全面強化機構投研核心能力建設,二是穩步推出更多契合個人養老金需求的投資產品,三是持續優化投資者服務。

不過如何提升個人養老金產品吸引力,始終是對基金管理人的一大考驗。對此華北一家大型公募的養老業務人士向記者指出,在市場震盪的場景下,機構的一個必要工作,在於爲個人養老金基金的投資人提供“更長期的投資場景”。

“客戶在買個人養老金基金的時候,其心理持有期限究竟是封閉期的三年或五年,還是同目標日期一樣,是2030、2035年或更久?”該人士稱,“在長期的維度上,權益產品存在穩定中樞,基金管理人也可以更好地去做收益分配。但實際上,許多個人養老金基金與投資者的心理期限是錯配的,從中就帶來投資體驗感的缺失。”

一方面,不過於在意業績排名,對管理人和投資人來說都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在養老投資的意識與心態需要時間培育的情況下,管理人也可以通過優化投資策略“先把客戶留下”。

因此從產品設計的視角,上述人士也建議,機構也可以考慮優化養老基金的風險下降曲線,以讓個人養老儲備目標更精準地對接市場變化。在震盪市下新成立的產品,哪怕其養老目標期限較長遠,管理人在基金成立初期,依然可以考慮通過適度降低風險資產配比以確保持有舒適度,從而激發投資者的長期持有熱情。

華南一家頭部基金公司人士則向記者指出,多元、分散化的投資能更好地爲投資者提供市場收益。“希望未來可以放鬆養老FOF對QDII基金的投資限制。更廣泛的國際化資產配置不僅能夠分散投資風險,還能讓投資者享受到海外資產的高收益,爲第三支柱養老金投資者提供更加穩定且豐厚的回報路徑。”

申萬宏源非銀首席分析師羅鑽輝指出,當前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建設日趨完善,產品數目、參與機構持續擴容,但資金體量、資金運用效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在機制建設、客戶觸達、業務經營、產品設計、銷售渠道等環節具備優化潛力。

“隨着下階段個人養老金步入全面推廣期,建議重點關注政策優化、參與機構及產品貨架進一步豐富、渠道鋪設進一步完善對業務增長的推動作用。”羅鑽輝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