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A股“換所潮”:近四月超650家公司換注會 審計機構“資格罰”影響升級
財聯社1月7日訊(記者 張晨靜)隨着新的年報季來臨,A股上市公司掀起“換所潮”。
據財聯社記者及星礦數據不完全統計,自2024年9月初截至12月底,已有超650家上市公司宣佈變更會計師事務所,其中約34家上一年度被出具了“非標”審計意見,且這些公司中過半數已是ST股。
值得一提的是,審計機構“資格罰”成爲上市公司換所主要動因之一,被撤換的會計師事務所排名前五中,有4家在2024年曾受到暫停業務6-12個月的處罰。
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當前監管從經濟層面和資質層面兩個維度入手,進一步加強了對中介機構的懲戒力度,對審計機構等市場“看門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資格罰”影響加強
在全面註冊制背景下,監管態勢趨嚴,會計師事務所“爆雷”頻現,因“資格罰”暫停審計業務對上市公司換所的影響逐步增強。據瞭解,“資格罰”是一類行政處罰,主要是剝奪或限制從事特定行爲的資格。
由此,諸多公司換所或屬“迫不得已”,如京基智農(000048.SZ)、嘉元科技(688388.SH)、山河藥輔(300452.SZ)等上市公司,均因前任會計師事務所受到監管處罰,基於謹慎性原則,不再續聘,改選其他會計師事務所。
據財聯社星礦數據統計,在上述超650家上市公司換所公告中,被撤換會計師事務所排名前五依次爲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下稱“大華所”)、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亞太(集團)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下稱“亞太所”)。其中,除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外,其餘均在2024年受到暫停業務6-12個月的處罰。
目前,大華所被變更次數位列第一,約有236家上市公司選擇撤換大華所,佔比超35%。據公開信息,大華所在金通靈(300091.SZ)進行年度財務報表審計期間,未能勤勉盡責,2024年5月大華所被暫停從事證券服務業務6個月。遭遇處罰後,大華所更有部分合夥人帶領團隊成員集體跳槽其他會計師事務所。
從處罰時間看,亞太所因存在多項問題,被暫停經營業務12個月,目前亞太所也在不斷註銷分所,自去年11月起,亞太所已累計註銷11家分支。
一位不願具名的註冊會計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當前對中介機構監管越來越嚴,處罰力度較大,除了較大金額的罰款外,對於會計師事務所而言,暫停證券業務(可能)會導致審計團隊出走,長期來看暫停業務影響會更大。”
除了監管處罰,失職審計機構可能還會面臨更多訴訟。上海律協青工委委員、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孫宇昊律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證券法》第163條在保留虛假陳述連帶賠償責任的基礎上,在第95條新增集體訴訟機制,規定代表人訴訟制度和明確“默示加入、明示退出”原則,允許投資者保護機構接受五十名以上投資者委託作爲代表人訴訟,進一步降低投資者的維權成本,進一步凸顯證券服務機構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要求。當然,如果中介機構或相關人員和與發行人串通提供虛假材料,則該中介機構或相關人員與發行人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如欺詐發行債券罪、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等。
“非標”換所公司ST股佔比過半
除因“資格罰”被迫換所,對投資者而言,還需關注上年度被出具非標意見的“問題公司”的換所理由。
在前述超650家上市公司的換所公告中,約34家上市公司上年度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其中有20家公司屬於ST股(含*ST)。這20家公司多爲11月以後發佈的換所公告,其中12月公告佔比超一半。
如*ST合泰(002217.SZ)表示,參照《國有企業、上市公司選聘會計師事務所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基於謹慎性原則,綜合考慮公司未來經營發展情況和對審計服務的需求,經履行相關程序並根據評標結果2024年財報由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下稱“致同所”)變更爲華興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公司2023年財務報表被致同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在更換審計機構的同時,審計費用也從235萬元下降至189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被出具“非標”意見後的換所往往還伴隨着“大所換小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