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非巧合 海峽兩岸多所大學同根同源(圖)
中新社訊 清華、交通、中山、暨南……海峽兩岸有多所知名大學同名,這並非巧合,而是失散多年的“兄弟”大學,同根同源、一脈相承。 臺灣《旺報》6日的專題報道說,近代歷史的風雲變幻,使海峽兩岸出現了很多名稱似曾相識、實際上也確實血脈相連的事物。兩岸同名大學就是一例。包括今年4月百年校慶的兩岸清大,共享校徽的兩岸5所交大,以及一路轉戰到臺灣的中央大學等。 報道稱,1949年後,不少早年在大陸建校的大學,包括清華、交通、中山、中央、東吳、暨南等紛紛在臺“覆校”。而從20世紀90年代起,隨着政治氣氛寬鬆,兩岸大學逐漸恢復交流,這些同根同源大學首先就想到自己對岸的“親兄弟”。兩岸清華大學,就是典型代表。 新竹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表示,兩岸清華緊密連結,連校訓“厚德載物、自強不息”都一樣。該校公共事務組表示,4月24日兩岸清華大學將同賀百年校慶。 交通大學也有悠久歷史,追溯起來已辦學115載。近年來,新竹交大與大陸4所交大交往頻繁,每年都舉辦特定學術主題研討會、5校校長論壇等。今年陸生開始來臺,以及未來推動“雙聯學位”,新竹交大都將與大陸4所交大構成“交大平臺”,優勢互補。 此外,臺灣中央大學與大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南京大學血脈相連,建校也超過100年。 而兩岸中山大學不僅校名相同,校訓都是孫中山親筆所題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連校歌幾乎都一樣。 臺灣第一所私立大學東吳大學,英文校名Soochow University,爲何與中文毫無關係?原來,這是東吳大學早年在大陸建校時的正式英文校名,Soochow即蘇州,而東吳是三國時代蘇州的古地名。 暨南大學素有“華僑最高學府”之稱,兩岸皆然。截至今年3月,廣州暨大在校華僑、港澳臺和外籍生1.2萬人,是大陸境外生最多的大學;臺灣暨大成立時間較晚,目前有約6000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