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弘餘額寶勇奪2023年“賺錢王” 成唯一一隻盈利過百億產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葉麥穗 廣州報道
公募基金2023年年報收官, 天相投顧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公募基金整體虧損4347.74億元。如果加上2022年整年虧損的1.45萬億元,兩年的合計虧損近1.9萬億元。“虧損源”主要是權益類產品,主要是由於去年A股市場調整劇烈,權益產品出現大面積虧損。固收類基金成爲“賺錢王”,根據統計,天弘餘額寶成爲去年最賺錢的基金,以122.65億元的盈利位居榜首,也是唯一一隻盈利超百億元的公募基金產品。
“榜一大哥”日進9500元
天相投顧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計虧損達8900億元,其中混合型基金虧損5725億元,與2022年虧損超過1.1萬億元相比大幅改善。其中,股票型基金虧損3245億元,QDII和FOF類產品分別虧損33億元和81億元。
固收類產品表現穩中有升。貨幣基金2023年盈利2281億元,相比2022年同期有所上升;債券基金盈利2381億元,相比2022年的838.74億元大幅上升。商品基金盈利61.19億元,其他類別基金盈利12.33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均有大幅改善。
從基金公司的角度來看,納入統計的155家公募基金公司中,2023年最能爲基民賺錢的公司爲:博時基金、建信基金、興業基金、中銀基金、永贏基金、浦銀安盛基金、平安基金、國壽安保基金、上銀基金、中加基金。
2023年,博時基金旗下基金爲基民賺到88.18億元,排名第一。建信基金緊隨其後,旗下基金2023年實現83.3億元利潤。興業基金、中銀基金旗下基金賺超69億元。此外,永贏基金、浦銀安盛基金、平安基金、國壽安保基金、上銀基金、中加基金6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爲基民均賺超40億元。整體來看,銀行系基金
從單隻基金產品方面分析,貨幣基金高居榜單前列。天弘餘額寶排名榜首,盈利122.65億元,是唯一一隻盈利在百億元以上的產品。從去年的業績來看,天弘餘額寶的取勝主要靠規模,截至2023年12月31日,該基金本報告期淨值收益率爲1.8067%,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爲1.3781%。
從天弘餘額寶的持有人來看,前十大持有人全部爲“個人”,其中第一大持有人的持有份額爲1.92億份,佔基金規模0.03%。相比2022年末的2.08億份,減少了約1600萬份。按照今日(4月2日)1.803%的7日年化收益率計算,以及0.4966元的萬份收益,“榜一大哥”每年的收益大約爲346萬,平均每日的收益爲9484元,換句話說,也就是每天早上一醒來就妥妥的有近9500元進賬。雖然收益依然可觀,但是相比高峰期已經大幅下降。
“以2億元的本金計算,如果買銀行的理財,按照平均3%的年化收益計算,每年的收益要在600萬左右,每天的收益在1.64萬元。大大超過餘額寶的表現。 除了‘有錢任性’之外,‘榜一大哥’可能對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要求較高,所以一直把資金趴在餘額寶裡。”一位投資人士表示。
公司淨利潤普遍下滑
除了天弘餘額寶之外,去年部分海外市場的股市表現較好,部分QDII的業績亮眼,盈利也十分可觀,排名緊隨天弘餘額寶其後的是廣發納指100ETF(QDII),盈利達62.99億元。緊接其後還有易方達易理財貨幣、易方達現金增利貨幣、南方天天利貨幣、華夏財富寶貨幣、國泰納斯達克100(QDII-ETF)等多隻產品去年盈利超過30億元。
隨着上市公司年報的陸續披露,截至發稿,超30家公募基金公司公佈了2023年的營收情況。整體來看,淨利潤下滑是普遍趨勢,業績排在前30的公司中,有14家淨利同比下滑超過10%,僅6家實現了營收、淨利雙增長。
從營收情況來看,2023年營收超過50億元的基金公司一共有7家。其中,易方達基金是唯一營收超過100億元的公司,達到125.01億元,但與2022年的139.15億元相比,還是下滑10.16%。排在第2和第3位的分別是廣發基金(76.43億元)、華夏基金(73.27億元)。
從淨利潤來看,易方達基金2023年實現淨利潤33.82億元,蟬聯榜首;華夏基金與南方基金淨利潤均超過20億元,分別爲20.13億元和20.11億元,後者淨利潤同比增長了13.55%;廣發基金、招商基金、匯添富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富國基金、博時基金7家公募的淨利潤超過10億元,實現淨利潤12億元~19.5億元不等。
東證資管、申萬菱信基金、國海富蘭克林等公募2023年淨利潤同比降幅居前,其中東證資管同比下降近41%,或和公司產品結構有關。
展望2024年,中信證券表示,華夏基金將繼續堅持高質量發展道路,持續完善產品佈局,不斷提升核心投研能力和資產配置能力,鞏固傳統業務優勢,引領創新業務發展,拓展機構及國際業務版圖;加速推進公司數字化轉型,加強人力資源體系建設,保持行業綜合競爭力。
招商銀行在年報中表示,招商基金圍繞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穩業績、拓增長、提能力、守底線,在基金市場遇冷的挑戰下實現經營業績穩中有進,期末非貨幣公募基金規模達到5755.6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62%。在投研能力建設方面,優化產業鏈研究小組設置,推進投研數字化平臺建設,持續提升投資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