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瞭望》降溫到控溫 北京區隔官民 軟硬兩手
大陸近期在金廈水域的系列作法,展現軟硬兩手的區隔對待。圖爲15日有大陸漁民落海,海巡署派百噸級巡防艇,協助陸方共同搜救。(海巡署提供)
在金門翻船事件滿月之際,近日金馬水域接連發生沉船或漁民落海事件,讓兩岸幾度共同搜救,但就在氣氛看似緩和的同時,陸方又派出海警船進入金門禁限水域執法巡查,讓局勢有些詭譎。細究北京兩面手法的邏輯,是採取區隔對待策略,區分出臺灣的官方與民間、中央與地方、主權立場與人道救援,對前者,展現強硬姿態,對後者,訴諸軟調並保留彈性。
短短一週內,金馬水域發生了三起漁民意外,兩起發生在14日、一起在18日,兩次是我方協助一同救援大陸漁民,一次是陸方救援金門人員;但與此同時,大陸海警15日再次高調在金門水域執法巡查,直搗金門禁限水域,上一次(也是首次)高調巡航,是在翻船事件剛發生不久的2月25日。
此次金門翻船事件,雙方歷經15輪談判仍未有結論,儘管陸方人員用的是紅十字會顧問身分,但真實上演了兩岸官員面對面溝通的場面,這是7年多來未曾出現過的,臺灣也希望透過積極協助救援,釋出善意,或許能有利後續的談判及兩岸關係發展。
但對北京而言,並不完全樂見這樣的發展,更不願此次金門談判被想像爲「兩岸官方協商」、「民共和解」,所以在局勢有些降溫後,再次出動海警船,欲維持一定的緊張感,達到「控溫」,在思路上,採取區隔對待的兩手策略。
中共想要「堅決鬥爭」的對象是臺獨勢力,是代表臺灣中央的民進黨政府,加上金門事件衍生出的禁限水域問題,牽涉到兩岸主權治權爭議,這部分大陸不只不會讓步,還會伺機推進,恰利用此次金門事件,突破臺灣對禁限水域的主張。
而對臺灣民間,大陸的主軸仍是繼續推動融合發展,尤其金門馬祖更是大陸矢言建設福建爲「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重要目標,若搞得太緊張,與融合精神相違背。
在兩岸雙方新聞稿的用字遣詞上,也可看出態度差異。國臺辦的迴應,避提代表臺灣中央官方的海巡署,僅說通報臺灣的「中華搜救協會」、「馬祖方面」;對於合作救援,海巡署說「立即成立應變中心」,雙方「共同搜救」,還特別提到「增派100噸級巡防艇2艘加入搜救」,而陸方只隱晦表達「請其協調力量協助搜救」。
再比較國臺辦談海警船執法與救援漁民,更是軟硬有別。對於派海警船,批「民進黨當局對其草菅人命的做法不思悔改」、「對民進黨當局無視大陸漁民生命財產安全、傷害兩岸同胞感情的粗暴行徑決不容忍、絕不姑息」;另一頭在迴應救援漁民時,則換了個面容,稱「連江、馬祖一水之隔...雙方向來積極參與救援,展現了兩地同胞守望相助的手足情誼」、「兩岸本是一家人,海上突發險情時相互救援、守望相助是理所應當」。
路透17日訪問臺灣安全部門高層官員說,北京在金門水域的動作,傳達出「令人困惑」的訊息。其實若從「官方/民間、中央/地方、主權/人權」的區隔對待來理解,就不會那麼困惑了。金門事件從升溫、降溫,到控溫,大陸企圖展現主導主動權,以事務性議題,推進其戰略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