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臺灣營養午餐 新華社記者讚美味
湖南省鳳凰縣臘爾山鎮所德小學爆發營養午餐「偷工減料」事件,成爲熱議的社會問題。而大陸《新華社》駐臺記者近日到臺北市一所小學,體驗臺灣的營養午餐,以「美味」來形容,還強調這些午餐多樣及監管嚴格;廣東媒體也轉述報導,並與所德小學做對比。
由廣東省委宣傳部管轄的《南都網》30日轉述《新華社》報導指出,記者29日走進位於基隆河畔的大佳國小,採訪及體驗這裡的營養午餐;當天的午餐有橙汁魚片、金針菇肉絲、清炒時蔬、菱角排骨湯,再搭配一份五穀雜糧製作的米飯,以及一個紅彤彤(紅通通)的蘋果,功能表的旁邊還標明所含熱量。
▼南都網介紹臺灣營養午餐,同時張貼鳳凰縣所得小學學生吃不飽的消息,形成強烈對比。。(圖/翻拍南都網)
報導以「美味」來形容這份午餐,更詳加介紹了臺灣公立中小學午餐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的演變。
「爲了孩子的成長需求,我們設計了經濟實惠的營養午餐,包括三菜一湯一水果,美味可口,每份僅40元臺幣,而且儘量做到每個月的菜譜不重複。」大佳小學校長李嗣蕙說,爲了照顧弱勢家庭學生,學校還會爲其向地方政府申請餐費補助。
臺北市教育局營養師陳靜如介紹,臺北地區每位學生每餐的費用標準,小學生是45至50元臺幣,中學生是50至55元臺幣;而在苗栗、彰化、新竹等縣市,還會爲學生提供免費午餐。
報導說,臺灣中小學營養午餐也曾有過負面事件的教訓,但總體而言,臺灣社會對營養午餐的監管堪稱嚴格而全面;根據教育主管部門的規定,自設廚房的各學校應邀請家長組成「午餐供應委員會」,共同討論有關餐費價格、供應內容等事項。
▼大佳小學工作人員在準備午餐。(圖/新華社)
由於學校規模限制,大佳小學目前沒有設置專職營養師,因此一位在醫院擔任營養師的學生家長,義務肩負着該校營養諮詢、每月食譜修訂等工作。
《新華社》記者還到學校廚房觀察,發現烤箱、蒸鍋、冷凍箱、消毒櫃一應俱全,餐檯擺放也井然有序,3位廚師都穿着制服、戴着口罩和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