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青少年網絡素養,家庭是重要力量
作者:鄭 年
8月29日,第5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發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近11億人(10.9967億人)。我國新增網民742萬人,以10-19歲青少年和“銀髮族”爲主;其中,青少年佔新增網民的49.0%;在該羣體首次使用的互聯網應用中,短視頻應用佔比達37.3%。
隨着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的逐年提升,青少年用網的比例也在變得越來越大。從城市到農村,從小學生到高中生,不少人通過電腦、手機等連通網絡獲取知識、交流社交、瞭解信息、休閒娛樂。在此情況下,如何守護青少年的用網安全,如何提升青少年的網絡素養,讓青少年合理利用互聯網及應用而非陷入沉迷,也正成爲全社會都在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相關課題組完成的《新時代初中生網絡素養研究報告》,或爲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的切口。《報告》指出,獲取信息、豐富知識是初中生使用短視頻的主要目的。同時調查還發現,短視頻或視頻平臺是初中生學習預防網絡暴力、網絡詐騙方法的第一選擇。當前,不少短視頻平臺還上線了“青少年模式”等防沉迷系統,通過年齡限制、時間限制、內容限制等規則的設置,構建起防護網,更好地保護青少年在上網時的科學與安全,也有利於推動青少年養成較好的用網習慣。
青少年對互聯網、短視頻等產生興趣,這無可厚非。應該看到,青少年羣體價值觀尚未形成,對事物的分辨能力十分有限,而互聯網上的內容紛繁複雜。平臺雖建起了技術防護網,但家長也不能一味期待技術的力量能完全教會孩子如何正確使用互聯網資源、規避上網風險。技術構建起的規則是清晰且冰冷的,而家長的“春風細雨”與循循善誘才具有更持久、更深刻的影響。
此次《報告》中也提到,親子關係顯著影響初中生網絡素養及短視頻使用行爲。親子關係好、與父母經常交流上網內容的初中生,更傾向於使用短視頻學習或搜索信息,每天使用短視頻的時長和頻率也較爲適度。這既是對調查結果的總結,也更像是對常識的重申:作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家長在教育中的作用顯然無法替代。家庭教育良好,則孩子成長的環境更健康也更加舒展。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的網絡素養,學會與孩子有效溝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現實中也有這類正向發展的例子。重視親子關係建設、增進親子交流,在父母的尊重與教育之下,不少人小小年紀就具備了較高網絡素養,很好掌握網絡規則。如11歲的張赫奕,因爲對昆蟲感興趣,在家人的幫助下,創建了抖音號@柒柒的昆蟲世界,分享了近200條視頻,向觀衆介紹自己掌握的昆蟲知識,獲得大量受衆。12歲的抖音創作者@可樂冒險走丟了說:“最早的時候我爸會帶我一起觀看短視頻,和我一起在網上學習編程。現在他們已經不再限制我使用的時間,我有很高的自主權,因爲過去的經歷讓我們都相信,網絡在我的生活和學習中會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這些案例展現出,良好的親子關係對青少年網絡素養水平和短視頻使用行爲有積極影響。
作爲互聯網上的“原住民”,這一屆的青少年伴隨着互聯網的加速發展成長起來。“要善於在生活中發揮短視頻正向的、積極的作用,引導少年兒童運用短視頻豐富閱歷、增長見識,儲備向上的力量。”這需要的是家長的尊重與陪伴,即便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之下,也能更好地發揮作用,畢竟這既涉及一代人的認知及未來,也與社會文明程度的構建與發展息息相關。不論是社會、平臺還是教育機構,都應多一些付出、多一些切實的舉措,讓短視頻也能成爲一個打破壁壘、彌合差距的重要橋樑。(鄭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