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有價時代來臨! 國內碳權交易平臺6項專案上架

臺灣碳權交易所今(21)日正式啓動「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臺」。(柯宗緯攝)

臺灣碳權交易所今(21)日正式啓動「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臺」。(柯宗緯攝)

臺灣逐步邁向碳有價時代,臺灣碳權交易所今(21)日正式啓動「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臺」,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指出,目前已有6項可交易的減量專案,強調公開透明健全市場發展等5大特色,該平臺啓動也象徵我國減碳重要里程碑。

林修銘指出,碳交所受環境部委託,經跨部會通力協助下,順利完成減量額度交易平臺,共同開啓碳交易新時代,該平臺有5大特色,包括一、多元產業共創減碳量能,目前已有6項可交易的減量專案,從農業、石化業、鋼鐵業、客運業甚至到服務業,象徵全體產業共同努力攜手減碳。

林修銘說明,平臺特色其二是幫助企業進行更有效率交易媒合,創造企業減碳經濟誘因,激勵更多產業加入減碳行列。第三透過指定平臺確保交易安全:未來從環境部取得減量額度之賣方,及具有環評增量抵換、扣除碳費需求之買方,經此官方指定平臺進行交易,可充分保證雙方交易安全。

另方面,該平臺之交割結算機制除具有我國自身特色外,更參考現行碳交所國際碳權交易平臺相關制度,期能發揮最大效益,加速接軌國際。最後是公開透明健全市場發展,上架的專案資訊舉凡名稱、數量、單價、監測期間等皆完整揭露於此平臺,提供買賣雙方充分決策資訊,以健全公開透明之碳交易市場。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指出,環境部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以及《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授權碳交所啓動交易平臺,協助推動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大小事,更代表我國邁向碳有價另一個重要里程碑。

不過,施文真提到,目前碳交所上架的碳權還沒辦法抵換碳費,若要讓企業自願做碳中和的宣示,環境部和碳交所會盡可能對這些國外碳權做品質調查,希望透過碳交易機制,搭配碳費制度上路,協助減輕企業在法規面及供應鏈上的減碳壓力。

高雄市長陳其邁指出,淨零轉型是國際趨勢,不可能回頭,以2022年爲例,高雄碳排爲5235萬噸,「中鋼1根菸囪等於臺北市1年碳排」,所以要從工業碳排下手;企業可以把它所省下來的碳排減碳額度,拿來做爲碳權交易,藉此鼓勵更多企業自願減碳,所以企業要進行碳中和路徑時,若碳額度不足,就可透過碳交易平臺,來購買自願性減碳的額度或是碳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