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花一現的空中巨獸:齊柏林飛艇

作者丨舍瓦琴科編輯丨歷史國編輯部

紅警玩家,一定對蘇聯陣營的基洛夫空艇不陌生,雖然速度慢,但是皮厚肉糙,升級過後,還能投下帶輻射的炸彈,是遊戲中,攻城拔寨的不二利器。而在現實中,真的有這麼一款飛艇,可以長途奔襲轟炸,雖然服役的時間不長,卻是人類空戰史上的里程碑,只不過它和俄國乃至蘇聯都沒什麼關係,它就是德國人發明的齊柏林飛艇,在一戰中,曾經給協約國帶來了巨大的震撼。

人類翱翔天際的飛行夢,長達數千年,終於圓夢,飛艇的發展,也有近兩百餘年的歷史。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期:飛艇的雛形開始出現。法國人羅伯特兄弟於1784年製造了第一艘人力飛艇,雖然飛行距離有限,但標誌着人類開始嘗試空中飛行。工業革命過後,新的動力機器,被利用於飛艇之上。

1852年法國人吉法爾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艘軟式飛艇,以蒸汽機爲動力,實現了更遠距離的飛行。19世紀後半葉:隨着蒸汽機、內燃機等動力的引入,飛艇的飛行性能大幅提升。1891年,德國著名的飛行器設計師費迪南·馮·齊柏林開始研製硬式飛艇。

這種飛艇具有更堅固的結構和更大的載荷能力,爲飛艇的商業化運營和更爲廣泛的運用,奠定了基礎。1900年,世界上第一艘硬式飛艇試飛成功,標誌着飛艇技術得以重大突破。

齊柏林勳爵在飛艇上的技術創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齊柏林飛艇摒棄了傳統的軟式飛艇設計,採用了硬式結構。這種結構以金屬骨架(如鋁製龍骨)爲支撐,內部隔離出多個艙室,並在每個艙室中放入相應的氣囊,最後在艇身外面覆蓋上艇體蒙皮。這種設計大大增強了飛艇 的結構強度和穩定性,使其能夠承載更大的重量,飛行更加平穩和安全。

通過硬式結構的應用,齊柏林飛艇實現了大型化,成爲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人造飛行器之一。這種大型化設計不僅提升了飛艇的載貨能力,還顯著延長了其續航時間和遠程飛行能力。

注意,齊柏林還配備了當時最爲先進的航空發動機,這些發動機不僅爲飛艇提供了充足的動力,還通過精細的控制系統實現了對飛艇飛行 姿態的精確控制。這種先進的動力與控制系統使得齊柏林飛艇能夠在複雜的氣象條件下保持穩定的飛行狀態。

雖然齊柏林飛艇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如氫氣易燃易爆),但設計師們仍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提高其安全性。例如,通過優化飛艇的結構設計和材料選擇來增強其抗風壓和抗雷擊能力;同時,在飛艇內部還設置了多個安全艙室,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乘員的安全撤離。

1910年,德國成立了世界第一家航空公司——德國飛艇旅行公司(DELAG),開始利用齊柏林飛艇進行商業運輸服務,包括跨城市觀光和短途客運。齊柏林飛艇的成功運營,不僅證明了其商業價值,也爲後續的軍事應用奠定了基礎。

飛艇被逐漸用於偵查與空中進攻,要知道,人類第一次空中投彈轟炸,還是一戰前奧斯曼土耳其與意大利的戰爭中,意大利飛行員使用手榴彈往下面扔,而齊柏林這樣的龐然大物,憑藉其相對於當時的飛機來說,更大的載彈量帶來了空領域的重大變革。

1915年1月19日,德國的兩架齊柏林飛艇(L3和L4)對英國東部的大雅茅斯、謝林漢姆和金斯林進行了首次空襲,雖然損害有限,但標誌着飛艇作爲戰略轟炸武器的首次應用,給當時戰場上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人們也開始深入思考空軍對於戰爭的影響與變革。

自1915年5月31日起,齊柏林飛艇多次空襲倫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15年9月8日的空襲,由L-3號飛艇實施,造成上百人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這些空襲極大地震動了英國,迫使英國政府加強防空措施。

到了1916年,齊柏林飛艇整年對英國本土空襲20多次,投下百餘噸炸彈,造成近千人死傷,一度在英國民衆中引發“飛艇恐慌” 。確實,齊柏林飛艇通常長達一兩百米,最大直徑接近30米,續航能力數百公里在當時已是極爲出色。面對這樣聞所未聞的天外來物,難免讓人不寒而慄,英國皇家空軍自然也不希望這樣的恐慌持續太久,在加強防空措施之後,也想方設法改進戰鬥機的性能,以此對付來犯的齊柏林號。

最大規模的一次空襲發生在1917年10月20日,德國發出動了11艘巨型飛艇對英國進行轟炸。然而,這次行動以失敗告終,在英國防空部隊與空軍的嚴防死守下,四艘飛艇未能返回。在東線戰場上,德國人同樣計劃使用齊柏林飛艇,轟炸沙俄的大都市聖彼得堡,然而在飛行的過程中,由於受到俄羅斯嚴寒天氣的影響,飛艇頂部積雪結冰,重量增加,導致飛行高度下降,最終發動機不堪重負而墜毀。

就這樣一來二去,齊柏林飛艇在1917年前後的軍事行動中損失慘重,德軍再也沒法派出成規模的齊柏林飛艇進行空襲,隨着德國的戰敗,飛艇作爲空襲工具,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等到世界大戰再起之時,空中只有呼嘯而過的俯衝轟炸機,再也不見齊柏林的身影。

然而,在一戰結束之後,民用商用領域,飛艇卻迎來了他的春天。20世紀20至30年代:飛艇進入“黃金時代”,各國紛紛建造大型飛艇用於民航與商業領域齊柏林飛艇在這一時期成爲跨大西洋航線的重要交通工具,極大地推動了飛艇業的發展。

要知道,當時大型飛機還沒有出現,而飛艇運載數十人甚至上百人不在話下,飛艇艙內,也可以進行華麗的裝修,吸引上流社會出遊,加之飛艇的速度很難超過每小時兩百英里,用作空中觀光是再好不過的選擇,那十多年間,飛艇成爲了主要的空中運載工具。1929年德國製造的“格拉夫·齊柏林”號飛艇成功完成環球飛行,進一步證明了飛艇的遠程飛行能力。

齊柏林飛艇所在的公司,更進一步,以時任魏瑪共和國總統興登堡的名字命名,推出了“興登堡”級飛艇,性能優越,先後17次完成跨大西洋飛行,倫敦、洛杉磯甚至里約熱內盧,都是這款飛艇的落腳之處。它還多次飛抵南美洲其他地區,穩定性也非常值得稱道,據說起飛的時候,放置鋼筆在艙內桌上,鋼筆都可以紋絲不動。

不幸的是,在1937年5月,一次嘗試洲際飛行的起飛過程中,”興登堡”發生了火災,半分鐘之後便墜落地面,飛艇上乘客與乘務員共計80多人,有36人在這次事故中喪生,從此,大型飛艇的黃金時期也就此終結,隨着大型飛機的發展,飛艇的穩定性與實用性,越發顯得相形見絀,慢慢被淘汰,也就成了歷史的必然。

幸運的是,沒有像第三帝國一樣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飛艇在今天,能夠使用新的能源,依然有其獨到的使用價值,觀光飛行、航空攝影或是氣候探測,這個老古董在新配件的幫助下,依然有着用武之地,這非常讓人欣慰。

齊柏林飛艇,是人類航空史上曇花一現的空中巨獸,正是有這些短暫而又閃耀的發明,成爲了人類航空事業不斷前進的動力與墊腳石,當我們的征程變成宇宙與星辰大海的時候,這些人類航天追夢途中的老夥計,同樣值得我們銘記。

向《歷史國》投稿,請加編輯微信qq119298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