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藝大書畫藝術系畢展「破繭殘墨」 7日國父紀念館登場
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110級進修學士班畢業展「破繭殘墨」,5月7日起至5月22日在國父紀念館展出。(主辦單位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
轉眼間又到了畢業時節,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110級進修學士班畢業展「破繭殘墨」,5月7日起至5月22日止,特別選在今年適逢開館五十週年的臺北國父紀念館3樓德明藝廊展出。作品範疇囊括了水墨、書法與篆刻等專業領域之創作,共計有61件作品。
團隊表示,本次展覽以「破繭殘墨」爲主題,「破繭」意味着昆蟲進入羽化過程中,終極挑戰如何劃破繭蛹,以最美的進化姿態躍出新世界,也象徵參與此次畢展的同學們,在就學期間的尾聲,終將走入尋找自己的方向與過程,來迎接蛻變後的全新自我,而「殘墨」則是在進行書畫創作過程時的每滴墨痕,當一件藝術品的完成需集結所有的墨痕,代表一種自我提醒,勿忘在追尋自我以及完成作品的過程中,須時刻仰望一路走來的初心,即便身處短暫地迷惘階段,亦將無所畏懼的交由初心引領自己。
團隊提到,「破繭殘墨」展覽共集結了28位藝術創作者,期待以結合自身的成長經驗與多元價值觀進行創作,帶領觀者進入他們內心最深處的書畫藝術境界,而在畢展團隊的討論之下,特別邀請5位藝術家代表—王聖華、張語唐、彭自安、楊承叡與花繹勳分享自己的創作故事。
擅長寫實風格的王聖華,此次帶來略顯魔幻的「變色龍」主題水墨作品,以自己飼養的變色龍爲題,融合自己的過往晦澀的求學記憶,繪出整體氛圍略顯灰暗的作品「蝕間」,闡釋儘管學習藝術的過程中,偶爾會與鬱悶相伴,然而後來總會發現生活中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儘管有時深陷負面情緒,依舊可以安然度過並且讓身心靈更加茁壯。深受從小家裡開印材店影響的張語唐,自白在就讀高二時,確定走入書畫藝術領域,這次獻上兩件工筆畫、一件書法參與畢展,強調書法是一種難以用言語去形容的創作模式,須顧及整體視覺協調性,施以不同的手法進行書寫,另一件作品「童心」則想嘗試與以往傳統厚重較爲不同的畫風,呈現出具備孩童角度的童趣感,以薄塗畫法讓觀者體驗淡墨飄然的清爽感受。
性格內斂的彭自安,高中就讀復興商工,創作領域多半圍繞在素描、水彩與油畫爲主,大學爲求突破自我,於是決定進入書畫藝術系,精進新的繪畫方式,擅長畫風爲嶺南畫派風格爲主,展出的兩件作品「孤獨」、「歡樂童年」皆以最愛的大象作爲主體,在作品氛圍的呈現上則有一種強烈對照感,而另一組描繪大自然的水墨作品「溼寒系列」,則是試圖描繪出冷鬱的冬日意境。
專攻書法的楊承叡,擅長書寫字體爲豪邁風格的行、草書,來自一個家中3兄弟都愛寫書法的世家,則爲畢展獻上單幅書法作品「充海闊天下之量,養先憂後樂之心」,此作品共寫了20多次才真正定稿,承叡表示在寫字的過程中非常依賴感覺,愈是懷抱着從容、富足的姿態,愈有機會完成一幅好作品,而在寫字前,通常需要一小段靜心的過程,多半會先進行閱讀沈澱心情,待心境準備好之後再去創作,禪意十足。
此次選擇帶來符合時事作品「三級警戒」的花繹勳,表示這幅水墨畫作恰好是去年5月臺灣疫情正趨於嚴重時進行的創作,畫面中呈現出多個角色皆爲當時因疫情被困在家但總是很想出門的自己,時值奧運期間,他幻化爲擅長從事各種運動的運動員,無論是打曲棍球還是體操達人,抑或專注看着自己飼養的烏龜,其動感十足的構圖,讓這幅水墨創作顯得相當活潑有趣,同時繹勳也歡迎民衆親自來到展場作品前,找出畫作中唯一不是自己的人物是哪位。
團隊指出,「破繭殘墨」展覽闡述學子們累積了4年的創作能量,在充滿藝術氣息的臺藝大與師長、同儕之間的交流學習之下,皆經過不斷地磨練與自我探索,嘗試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創作方式,開發獨有的藝術家視角,渴望向世人展現出多元的藝術能量,喜愛近距離觀賞藝術作品的民衆們,更是不容錯過此次精緻大展。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書畫藝術學系 110級進修學士班畢業展「破繭殘墨」
展出時間:2022.05.07(六)-05.22(日) 09:00-18:00
展出地點:國立國父紀念館 3樓 德明藝廊
開幕時間:2022.05.14(六)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