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音樂館獲捐1659組文物 文化部盼妥善保存積極推廣

傳藝中心今於臺灣戲曲中心舉辦「臺灣音樂、永恆傳承」113年度臺灣音樂文物捐贈記者會暨沙龍音樂會。記者張博瑞/攝影

文化部所屬傳藝中心近年致力於文資保存,而轄下的臺灣音樂館這三年也獲17組個人及單位捐贈1659組音樂文物,內容涵蓋樂譜手稿、樂器、文件、出版品、印刷品和照片等史料。文化部期許臺灣音樂館透過完善的典藏及數位化作業,妥善保存文物,以便於更廣泛的分享和研究。

傳藝中心今於臺灣戲曲中心舉辦「臺灣音樂、永恆傳承」113年度臺灣音樂文物捐贈記者會暨沙龍音樂會,表彰自111年至113年間共16位個人及1家單位對臺灣音樂文化的捐贈。捐贈者包括陳泗治、張昊、呂泉生、史擷詠、彭靖等多位已故音樂家的家屬,以及作曲家賴德和、溫隆信與潘皇龍,民族音樂學者林珀姬,小號演奏家彭國良等人。

呂泉生哲嗣呂惠也致詞提到,父親爲臺灣音樂界貢獻很多,家中有許多臺灣音樂發展的重要史料,但隨着每次搬家,許多重要的音樂史料、甚至是父親的手稿都會丟棄、遺失,唯有其創辦的榮星合唱團錄影帶一直保存如初,可見父親重視,將榮星合唱團相關史料捐贈給臺灣音樂館,就是希望可以幫助到臺灣的合唱音樂。他感性的說,「這些資料就託付給你們(臺灣音樂館),拜託你們照顧了。」

音樂家賴德和更將音樂作品著作財產權無償讓與給臺灣音樂館。傳藝中心主任陳悅宜指出,賴得和的捐贈方式是首創,非常感謝他的慷慨捐贈、及其一生對臺灣音樂的貢獻。她說,此屆記者會是歷代捐贈者規模最大的一屆,臺灣音樂館會透過科技數位化將音樂文資保存、推廣,讓後代的人聽得到、感受得到,也藉此將臺灣的音樂文化傳遞出去。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表示,音樂是很容易傳遞的情感,各國在確認、彰顯文化的時候,音樂是很重要的元素。她指,臺灣從沒有欠缺自己的聲音,也感謝本土音樂家,讓臺灣的聲音從未在國際上缺席。臺灣音樂館不只要保存音樂文資,將典藏數位化是首要任務,文化部近日也與國科會探討文資保存與AI的使用如何結合,文化部會與其他部會攜手將數位化做到位、讓臺灣音樂文化在數位浪潮下也能被記住、永久的傳承,並傳播到國際。

傳藝中心指出,記者會不僅是對捐贈者的感謝,更是向社會大衆傳遞臺灣音樂文化保存的重要性,這些新入藏的文物將成爲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政策的重要一環,珍貴的文物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重建臺灣音樂史的關鍵拼圖,將爲未來的音樂創作與研究提供重要資源。臺灣音樂館將持續透過完善的典藏及數位化作業,建立臺灣音樂資料庫,促進學術研究,並推廣這些珍貴音樂文物的文化價值,爲臺灣音樂的永續發展奠定基礎。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表示,臺灣音樂館不只是要保存音樂文資,將典藏數位化是首要任務。記者張博瑞/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