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夏天恐長達7個月 環勞衛3部會首談高溫對策
環境部今天與衛福部、勞動部舉辦「氣候變遷—高溫調適對策研討會」。(蔡佩珈攝)
根據2024年「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如果無法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臺灣夏天可能長達7個月,高溫超過攝氏36度的天數平均增加75天。環境部今天與衛福部、勞動部舉辦「氣候變遷-高溫調適對策研討會」,並表示今年10月底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將提出首次地方層級氣候變遷調適執行方案,今日研討會各專家所提意見將提供給直轄市及縣市政府,研擬因地制宜調適策略。
環境部長彭啓明31日指出,大臺北盆地、臺中、高雄、臺南皆出現越來越熱的情況,部分縣市已開始啓動降溫措施,但他觀察,極端高溫因應作爲,沒有任何一箇中央部會主責,本次召開研討會,是破天荒由環境部、衛福部及勞動部合作探討對策,尤其今年夏天恐怕是未來最涼的時刻,各部會是很主動、負責任地面對問題,例如勞動部需打造不熱的職場環境,衛福部要着手因應熱傷害,環境部得要減緩高溫熱浪帶來的衝擊。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長鄒子廉則表示,因一年比一年熱,外界開始討論高溫假,勞動部透過國際資料發現,中東部分國家明定夏季期間中午時段,停止在太陽下工作,伊朗2023年曾因氣象預報超過攝氏50度,宣佈停工2天,但臺灣並非整日高溫,勞動部面對高溫,仍採取預防、避險措施,因此已修正「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要求事業單位在最高風險等級溫度下,要設置遮陽措施,並要設置休息場,否則將開罰3萬至30萬元罰鍰,預計8月1日上路。
衛福部次長周志浩表示,高溫使人不舒服,造成身體健康影響也很多元,例如心血管疾病、腎臟病、心臟病、糖尿病,甚至連心理都會受影響,衛福部將宣導民衆如何即時面對熱衰竭,也會致力減少高溫衝擊。
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特聘教授林子平則引述近十年北臺灣夏季下午2時平均氣溫圖表示,從基隆一直到雙北、桃園高溫區熱氣會蓄積在低窪河谷,且熱氣會逐漸擴散,認爲未來高溫治理不該以行政區分,而是相關連的城市要一起管理。
他也分析,都市熱源來自綠地減少、大樓密集、缺乏遮陰、使用空調,解決高溫的方法,包含種樹,確保建築基地空地充分綠化;城市應有良好海綿城市規劃;建築應往後退縮、面寬縮小、建築與建築間距離至少3米,6米纔有效果;增設遮廊,提高行人熱舒適性;提高建築能源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