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問題不能再拖?特朗普下決心,“戰書”已下,大陸遭晴天霹靂

據華夏經緯網報道,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出爐,白宮易主,特朗普時隔四年再次當選。看來,臺灣地區方面要“大出血”了。在選舉期間,特朗普數度談到臺灣問題。他說“臺灣地區若需要美國保護,就應該支付‘保護費’”,還指責“臺灣地區偷走了美國的芯片生意”,批評“美國總統拜登以補貼大力扶植美國半導體制造業的做法”。這些恐怕不是特朗普爲了選舉而信口開河的說辭。衆所周知,特朗普是商人出身,雖然他仍會遵循美國政府一貫的“挺臺”立場,但相較於以往美國總統多是從政治戰略角度看待臺灣問題,他則視“挺臺”爲一種“交易”

臺當局爲了抓住特朗普這根“救命稻草”,匆忙啓動軍購計劃向美國示好。有消息稱,臺當局打算豪擲重金購買一系列先進武器裝備,從 F-35 戰機到愛國者防空導彈等,計劃金額相當可觀。然而,臺當局自身的財政狀況卻讓這一計劃充滿變數。其年度軍事預算看似不少,但分攤到各項軍事需求後,真正能用於此次大規模軍購的資金顯得捉襟見肘。與特朗普之前和沙特達成的千億美元軍售大單相比,臺當局能拿出的錢實在難以讓特朗普心動。

隨着輿論的愈演愈烈,臺當局無奈出來迴應。臺當局發言人郭雅慧表示:“面對臺海及區域間日益複雜的局勢,臺美之間本來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進行相關的軍事需求盤整和討論,但目前尚無新一階段的討論。”然而臺灣地區民衆對當局的說法並不買賬,稱美國已經騙取了太多臺灣地區納稅人的錢。臺灣地區媒體稱:根據美國司法部所發佈的新聞稿,指出美國雷神公司已經向美國政府承認,透過在與臺灣地區的合約談判期間歪曲了軍購成本,並在這些合約上收取過高的費用。

日前,一場以“美國總統大選後的地緣政治經濟與兩岸關係”爲主題的論壇在臺北舉行。島內學界及相關人士圍繞特朗普勝選後,對地緣政治及經濟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展開討論。臺灣地區資深媒體人陳鳳馨表示,特朗普相信實力原則,不跟多邊談判,認爲只有單邊談判纔對他有利,因此類似於80、90年代那般,美國跟各國家、地區各別談判的時代又回來了,只是如今的談判內容不同,現在的談判不同於當時只談貿易,而會是“包裹談判”,要連同軍事、政治佈局一起納入,對臺灣地區而言,“臺積電也是其中一環”。

特朗普早就盯上了臺灣地區的高端科技產業。首當其衝的就是臺積電,這是全世界最大的芯片代工企業。我們常常聽到美國要在高端芯片方面卡住中國的脖子,但又不敢完全卡死,因爲美國的高科技企業也高度依賴臺積電。如果美國方面敢對中國下死手,那麼解放軍完全有能力封鎖臺灣地區區域,到那時候,真正被卡死的就是美國了。所以,對於美國高層,尤其是重視製造業迴流的特朗普來說,將臺灣地區島內的高端企業搬遷到美國一直是個重要計劃。

“臺獨”期待的美國“挺臺”,無非就是特朗普炒熱臺灣問題、炒高“臺灣牌”價值的操作,但一旦臺灣問題過熱,外資首先遷出臺灣地區,正如馬斯克在特朗普剛當選之際,就傳出要其合作的在臺供應商離開臺灣地區,以避免“地緣政治衝突”的風險。若中國大陸真被美國搞到經濟低迷、政治不穩,解決臺灣問題的急迫感也只會更重,“臺獨”一廂情願認爲“反中”即是“挺臺”,就如同“急獨”促成“急統”一樣,充滿了無知與弔詭。特朗普上臺,必然爲中美關係帶來更多不安,然而也讓海峽兩岸那些對美國帶有濾鏡、懷抱幻想的“慕洋犬”不得不消停下去。

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的核心問題,這是基於歷史事實、國際法理、民族情感以及國際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而確定的,中國對臺灣地區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這一事實不容置疑和挑戰,然而特朗普卻將對中國的關稅威脅與臺灣問題相提並論,這種行爲完全是出於其自身的政治私利,是一種爲了獲取選票、迎合部分反華勢力而進行的政治操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