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蛇不冬眠 新北上月通報捕抓154件
雖已入冬,新北市動保處仍在金山區捕獲陸棲毒蛇雨傘節。(新北市動保處提供/王揚傑新北傳真)
一般觀念蛇是變溫動物,故需要冬眠,但根據新北市動保處統計,去年總計接獲3650件,12月共接獲154件通報捕蛇案件,平均1天約5件,顯示臺灣冬季蛇類仍然活動頻繁。動保處獸醫師謝弘斌說,臺灣屬於亞熱帶地區,雖然冬季寒流來襲時,氣溫明顯轉爲寒冷低溫,但是蛇類並不會完全冬眠,僅只是活動力減少,進入「短暫休眠」狀態而已。
動保處去年12月初接獲金山區民衆通報,環金路旁發現1條長約1公尺、黑白相間的蛇類,動保員李國良立即前往,到場後確認條是臺灣最具毒性的陸棲毒蛇雨傘節,立即使用安全蛇夾將雨傘節放入蛇籠內帶回安置。
謝弘斌表示,臺灣因位處亞熱帶,冬天的溫度通常在攝氏15度上下,這段期間蛇類大多會躲藏在洞穴內,在氣溫回升和飢餓時仍會出來進食,捕獵青蛙、蜥蜴、魚、鼠等小型動物,所以民衆從事戶外活動時,應穿着具有防護功能的長袖、長褲和包鞋,萬一被蛇咬到,請務必保持鎮靜,記住蛇的特徵,儘速就醫。
李國良說,北海岸地區常接獲民衆通報捕蛇,其中最常見毒蛇種類有龜殼花、雨傘節、眼鏡蛇、赤尾青竹絲等,每種毒蛇習性都不相同,但是都不會主動攻擊人類,民衆若到郊外雜草林區活動時,可攜帶手杖、雨傘等,先借着「打草驚蛇」,以利提早發現並保持安全距離,降低被咬風險。
此外,今年1月也接獲民衆通報而捕捉到長2公尺以上的臭青母及過山刀,牠們因爲到民宅捕食老鼠被發現,這2種都是北海岸地區很常見大型無毒蛇類。
動保處表示,蛇類在自然生態上扮演控制鼠類數量角色,可使生態保持平衡,蛇類會找尋鼠類而誤闖民宅,請民衆不要輕易嘗試自行捉蛇,導致蛇受到驚嚇而發生攻擊行爲,應與蛇保持距離以策安全,也提醒民衆發現蛇類切勿任意騷擾或飼養,避免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