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南京靈谷寺 藏在市裡的山 隱在山裡的寺

隱在山裡面的靈谷寺。(作者提供)

喜歡南京的理由有很多,能在鬧區裡找到一座青山,成爲隨時遁世的休息地,是其中一個理由。在綠陰籠罩的清涼裡,散步、聽禪、等清風、擁抱大樹,讓自己與自然聯結,紫金山也稱鐘山,便是如此融入神奇但卻融入生活的存在。靈谷寺作爲藏在鐘山風景區的低調景點,周圍高大樹木遮天蔽日,夏天會比市區低好幾度,夏天出遊置身於綠色森林裡,樹葉間隙投射下來的陽光,金光燦燦好看極了。

隱在山裡面的靈谷寺。(作者提供)

靈谷寺最初爲南朝梁武帝爲尊崇寶誌禪師興建的「開善精舍」,位於紫金山獨龍阜玩珠峰南麓,始建於南朝天監十四年(515年),梁武帝爲埋葬寶誌和尚,在獨龍崗建開善精舍和志公塔。具有1500多年曆史。元朝及明朝初年時被稱作「蔣山寺」。明朝時朱元璋親自賜名「靈谷禪寺」,並封其爲「天下第一禪林」,爲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

登靈谷寺有多條路線可選,可以地鐵二號線到鍾靈街地鐵站,1號口出後,經由靈谷寺路,途徑南京體育學院,一路慢慢的走上山,坡度不陡,走起來很輕鬆,如果不想爬山,也可以搭乘202路公交,直達靈谷景區門口。兩側梧桐樹在夏天的綠葉成蔭,成了一條天然的綠色隧道,一路像是穿越之旅的感覺。另一條路線是從苜蓿園地鐵站出,經過美齡宮、中山陵、明孝陵等景點,再轉向靈谷寺。這條路線稍微比較繞路,但沿途看的景點比較多,也是大多數人第一次來南京常選擇的路線。靈谷寺單次門票35元人民幣,有南京公園年卡可免費參觀。

隱在山裡面的靈谷寺。(作者提供)

明代古靈谷寺的範圍包括了今靈谷景區全部,以及南京體育學院等地。據載,當時每天傍晚,寺僧要騎着馬才能去關山門。山門也就是古靈谷寺的大門,在今南京體育學院以南,這裡有一個叫大柵門的地名,就是由「大山門」諧音而來。在進入靈谷寺之前便有個當時皇帝來到靈谷寺時,寺裡僧人出來迎駕的「迎駕橋」。

明太祖朱元璋選定都南京後,也選擇在鐘山修建自己的陵墓明孝陵,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將原寺移到靈谷寺現址,地形是「左羣山右峻嶺」之間的一片谷地,可謂山有靈氣,谷有合水,故而命名爲「靈谷禪寺」。用磚石砌成的無量殿(又稱無樑殿),安置無量壽佛本尊,靈谷寺的寺匾額是朱元璋所賜,並敕封寺名「靈谷禪寺」。當時靈谷寺規模很大,佔地500餘畝。還有靈谷塔和三絕碑等勝境;玄奘紀念堂中供奉玄奘法師坐像,像前的玄奘法師頂骨紀念塔中有玄奘頂骨舍利。

隱在山裡面的靈谷寺。(作者提供)

靈谷塔——原名陣亡將士紀念塔,是陣亡將士公墓的主要建築之一,建於民國二十年~民國二十二年(1931~1933年)。塔的設計者是美國著名建築師茂非和中國建築師董大酉。該塔高約60米,九層八面,全部用鋼筋水泥建築。每層以綠色琉璃瓦披檐,塔外繞有走廊(雲座),圍以石欄杆的平臺,塔之中部用螺旋式,扶梯有260多級圍轉而上,每層每面有門通至塔外繞之平座,繞臺可鳥瞰鐘山景物。正門橫帽上的「靈谷塔」三個字是解放後陵園管理處第一任處長高藝林所書。塔底層外壁石刻 「精忠報國」爲蔣中正題書。側門分別是「成功」、「成仁」,後門爲「有志竟成」。

靈谷塔可以登塔到九層,每一層的景色都不一樣,3層以下感覺藏身於綠色森林的感覺,三層往上視野逐漸開闊,頂樓可以俯瞰中山風景區,天氣通透的情況下可以看到紫峰大廈和南京市區高樓林立

靈谷塔可以登塔到九層,每一層的景色都不一樣。(作者提供)

這麼一座藏在山裡的古剎,自然少不了古樹。在無樑殿後有株百年桂花樹,被稱爲「金陵桂花王」,在花期時,金黃的桂花掛滿整個樹冠,香氣濃郁,隨着微涼的山風,在還沒見到樹王之前便能先聞到香氣。.一年四季每時每刻,靈谷寺都以不同的面貌迎接來訪的遊人,春天賞玉蘭、夏天綠蔭成片,夜間甚至有「夏夜精靈」之稱的螢火蟲飛舞;秋天聞漫山的桂花香;如果隆冬之際下雪,一層銀裝素裹,南京便美回了金陵。(Miguel/現居南京)

(本文來源:「兩岸青年」公衆號)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