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2024年上海行紀實

上海正式宣佈加入競逐「天空之城」。(shutterstock)

2024年夏季,我安排自己在上海實習一個月,希望自己在那個月除了積累實習履歷外,也要感受在大陸的生活。6月30日,我坐着澳門航空的NX631航班中轉澳門飛往上海,也開啓我在上海36天的實習之旅。特別幸運的是,當天因爲經濟艙超額售出的關係,澳門航空通知我將免費升艙,在短短1小時20分的航程中,是我人生第一次的頭等艙體驗!

那時我有種小說主角開頭的幻想,儘管前途迷茫,對於實習單位、旅店、落地後的安排等等不清不楚,但是卻讓我擁有很好的心境去面對接下來的一切未知。

在上海安頓下來之後,我深深地被這座城市的繁華與現代化所震撼。這裡的現代化讓我耳目一新:從配有紅綠燈秒數的精準地圖導航、無人操作的外送服務、自動駕駛的出租車,無不展現着科技的力量。漫步於外灘與南京路步行街,涌動的人潮讓人切身感受到這座城市作爲亞洲金融中心之一的蓬勃活力。作爲中國經濟中心,上海在長三角地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承載着中國經濟引領的重任,更引領着未來的發展方向。

上海的獨特魅力與其多元面貌需要有人記錄下來。這座城市不僅在經濟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更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爲此,我決定撰文,從紅色文化、社會發展、科技創新三個角度探討上海的方方面面。希望藉由自己的所見所聞,讓更多的人認識上海、瞭解上海,並體驗到這座城市無窮的魅力與可能性。

政治篇——上海的紅色文化景點

上海,被譽爲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擁有着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這座城市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發展,是共產在大陸的重要舞臺。上海的紅色文化不僅僅只是列強入侵留下的萬國建築,更留下了遊走在各國租界地的革命歷史,甚至有「一個上海市,半部革命史」的美稱。

在上海,紅色文化遺址遍佈全城,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中共一大會址。中共一大會址位於今天的新天地廣場附近,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舊址。1921年7月,十多位各地共產代表在這裡聚集,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個會址現已被改建爲紀念館,成爲重要的革命教育基地,向公衆展示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四行倉庫保衛戰,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八十八師第二六二旅第五二四團長謝晉元率第一營四百多人,留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新華社)

此外,上海的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淞滬會戰紀念館等一系列紅色景點,這些場所保存着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和實物,使人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那段風雨如晦的歲月。這些紅色遺址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城市文化的名片。上海通過對紅色文化的保護和宣傳,不僅保存了民國時期的革命歷史,還通過文化旅遊的方式吸引了大量遊客,推動了城市的文化經濟發展。這種方式不僅成功地保存了歷史記憶,還促進了經濟繁榮,無疑是值得其他地區借鑑與學習的典範。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上海在宣揚共產黨的紅色文化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但它並未完全抹去國民黨及其他先前政權留下的痕跡。上海仍保留了許多代表國民政府時期的建築和紀念物。這種對歷史的包容性展示了上海作爲一個國際大都市的多元文化氣息,也體現了對歷史的尊重。

簡言之,上海對紅色文化的重視和宣傳,不僅爲後人提供了寶貴的歷史教育資源,也有效地將歷史遺產轉化爲經濟資產。這種文化與經濟的融合發展模式,不僅展現了上海的獨特魅力,也爲其他地區提供了一個成功的範例。未來,期待更多地區能夠藉鑑上海的經驗,讓歷史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社會篇——上海的社會問題

上海,作爲中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擁有現代化的城市建設和繁榮的經濟活動。然而,隨着城市的快速發展,上海也面臨着一系列社會問題,包括貧富差距、醫療資源不均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市民的生活質量,也對城市的和諧發展帶來挑戰。

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高收入人羣的財富迅速增長,而低收入人羣的生活壓力不斷增加。同時,教育和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使得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在獲得良好教育和醫療服務方面處於劣勢,這導致社會階層的固化和機會的不公平。

同樣的不平等也體現在辦公室中。我所在公司主要業務在負責港口機械零件的售後,部門主管、一班職員、實習生的薪資比例大約是13:8:1(這部分數字並不確切,靠的是作者打聽與估算來的),實習生一般每月工資在2500-3000人民幣不等,換算臺幣一萬多元,這在上海是遠遠不夠的。但也可以想像一般職員與主管的薪水之高。

作爲一個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上海的醫療資源分佈不均問題尤爲突出。市中心的三甲醫院設備先進,醫療資源豐富,但也導致醫院人流超出預期,而郊區和社區醫療機構的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無法滿足居民的需求。這種不均衡的醫療資源分配導致了市民就醫時傾向選擇大醫院,造成大醫院人滿爲患,形成諸多不便,如長時間排隊、醫療費用昂貴等問題,特別是對低收入羣體和老年人而言,這些問題更爲嚴峻。

市中心的醫療卻同樣存在着設施老舊的問題,醫院翻新不易,造成無法提供友善的醫療環境,以上海長征醫院來說,急診部二樓輸液區只有一臺常用電梯,致使所有患者需要擠在電梯中,包括病牀、輪椅等等。原因是長征醫院屬於老醫院,而急診部所使用的大樓更是年代久遠、難以整修。加上上述提到的醫院人流量大,狹窄的設施加上大量人流,致使患者很難得到有效治療。

我去上海長征醫院掛皮膚科,但是關門了,導診讓我去急診掛,去了急診之後發現外表金碧輝煌的醫院,內裡更像我對50年前醫院的印象。到我進去會診時,診間內灰濛濛的燈光看不清我的傷口,醫生講着難懂的普通話在詢問傷者,而出藥單依然用着老舊傳真機打印,偶爾卡頓、偶爾墨水重疊。

以上緊緊只是舉出作者經歷的兩個情況,但是如:教育資源、外來人口、環境、交通等都是上海市需要面臨的挑戰,若是要總結在上海看到的問題現狀,我認爲還是收入差距與醫療上最需要改善,通過改善這些問題,才能夠進一步提升市民的生活質量,實現真正的高質量發展。而這也是下一步上海可以更去在意、精進的方向。

科技篇——AI落地:無人駕駛技術的適用與未來

中國在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商品試點,搶佔市場。不僅在汽車領域,無人機、無人外送等多方面,都有中國企業開始研發、推出。以下是目前中國無人駕駛技術的主要應用場景和發展現狀。

(一)無人出租車

早在疫情前,中國的無人出租車以低廉的價格問世,許多科技公司和汽車廠商都積極投資於此。像百度的「Apollo」和小馬智行的「Pony.ai」等企業,在多個城市開展了無人駕駛出租車的試運營。這些無人出租車配備了先進的雷達、激光雷達、攝像頭等感測設備,能夠實現自動駕駛技術。2021年,百度Apollo已經在北京推出了自動駕駛出租車試點服務,爲乘客提供無人駕駛體驗,往後在長沙、廣州、深圳等地也開始提供服務。近期在武漢大量推出一度登上熱搜,有人認爲這是未來趨勢,但是也有人這會讓出租車司機雪上加霜。

(二)無人外送

中國的電商和外賣產業快速發展,無人外送技術也在迅速普及。美團和京東等公司推出了無人配送車,這些無人車通常體積較小,配備有精密的導航系統和障礙物檢測系統,可以自主導航至目的地,並將包裹送至用戶手中。此外,無人外送還包括無人機配送,阿里巴巴和京東等公司早已在各大城市設點,以提高配送效率和覆蓋範圍。

(三)無人機

無人機技術在中國有着廣泛的應用場景,包括物流配送、農業監測、測繪和安防等。中國品牌大疆創新(DJI)是全球領先的無人機制造商,其產品已經應用於各種商業和消費領域,全球市場佔有率也有70%。中國政府也積極推動無人機技術的應用,如農業部門利用無人機進行農田灑藥和監測,公安部門使用無人機進行交通管理和治安巡邏。

隨着無人駕駛技術的進步,許多原本需要大量人力的工作已經逐漸被自動化技術取代。此外,由於城市過於擁擠,工作競爭激烈,導致內卷現象加劇。作者認爲,未來可能會出現一波「下鄉潮流」。隨着這些技術的普及,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熱衷於選擇超一線、新一線乃至二線城市定居和工作,而是將目光投向充滿商機的三線、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以臺灣爲例,類似於在過量大學生時代提出「一村一特色」的發展模式,有望在中國大陸的三四線城市和鄉村地區得到應用和推廣。這種趨勢有望緩解過多人口集中在大城市所帶來的問題,並促進不同地區的平衡發展。

(胡維效/臺北市)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