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捲入美中晶片戰 美媒曝「矽盾」保護力:臺積電是暴風眼

紐約時報指出,臺灣與大陸、美國相互依賴的關係,有助維持和平。(示意圖/達志影像)

本月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臺,兩岸局勢因此升溫,《紐約時報》報導,大陸在臺灣周邊海域進行軍演,他們模擬全球擔憂的情境:不是戰爭,而是現代世界運轉所依賴的電子供應陷入癱瘓。而臺積電正是暴風眼。

大陸、美國、日本和歐洲爲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雖然他們對臺政治各有不同想法,但卻有一個共通點,即是擴大在臺灣半導體先進製程的佔比。

自裴洛西本月初訪臺後,美國代表團相繼來臺會晤臺灣晶片企業高層。報導稱,這種擔憂始於全球經濟一個基本且令人不安的現實,即臺灣是全球最大晶片產地,但也迅速成爲最危險的地緣政治引爆點。各國擔憂,一旦衝突爆發,勢必衝擊手機、無人機,甚至是新武器的晶片供應。

臺積電一直在美中利益夾縫之間尋找空間,目前在日美都建設有新廠,同時也在擴產大陸南京的產能,但最關鍵的是,臺積電最先進的製程仍留在臺灣。簡而言之,依美中對臺這樣相互依賴的關係,有助於維持和平。

如果爆發軍事衝突,有鑑於臺灣在全球晶片的重要性,對全球,甚至是更廣泛的數位基礎設施將是極其龐大的損失,因此報導稱,臺積電被稱爲「護國神山」不是沒有原因的。

國際治理創新中心(th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Innovation)半導體業研究員恩斯特(Dieter Ernst)表示,現在臺灣正向美國靠攏,「但從臺灣經濟及臺商的角度來看,必須和大陸保持聯繫,且是儘可能的緊密聯繫」。

報導指出,幾乎沒有人認爲臺灣晶片業能夠離開大陸市場,尤其大部分電子供應鏈位於大陸。根據數據顯示,大陸2021年半導體進口額超過4300億美元,超過石油,且其中臺灣佔比36%。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研究總監楊瑞臨表示,臺灣晶片製造商一直避免成爲大陸的「敵人」,也不會有人將臺積電視爲敵人,「我認爲對臺灣半導體業,大家都知道我們是朋友,即便是大陸」。

然而,臺積電及臺灣與美國政策愈發保持一致性,尤其曾爲華爲主要供應商的臺積電,在美國前總統川普對華爲的封殺中十分關鍵。

許多分析人士爭論大陸對臺依賴能有多大的保護力。雖然前面提到這種關係有助維持和平,但仍有部分人認爲,在戰爭決策中,對供應鏈的考量無足輕重,因爲戰爭會帶來難以想像的破壞。

儘管如此,幾乎沒有人否認臺灣供應鏈中核心地位「矽盾」的概念,衝突代表兩敗俱傷的局面,且是對現代電子產品的毀滅。前立法委員、現爲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訪問學者的許毓仁直言,「臺積電處在暴風眼,有時候看似最危險的地方,可能是最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