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IBM總經理 李正屹強化4動能 開啓AI新世界
臺灣IBM總經理李正屹 圖/王德爲
人物檔案 李正屹
由ChatGPT引爆的全球AI熱,在短短几個月內對人們的生活及 工作帶來的影響,幾乎大幅度地超越過去20年的效果。但「AI不是仙丹」,臺灣IBM總經理李正屹說,更沒有「吃了仙丹就能變超人」這種事,要成就所有目標都不容易,如何透過AI在商業模式、產業應用的導入,更有效率、成本精簡的快速解決問題,纔是企業應思考、也是IBM聚焦「AI for business」,協助企業在這一波轉位轉型中致勝的關鍵。
大家瘋ChatGPT的現象,讓李正屹想起12年前,IBM超前的人工智慧系統Watson(華生)被端出實驗室、驚豔全球之際,所有人對AI懷抱着各種幻想期待,「彷彿有了Watson就能成爲稱霸武林的超人」。當時的李正屹也一度激昴地許願要成爲「臺灣第一個賣出這臺超級電腦的人」,他手上的大咖金融客戶更是直接撂下話,要成爲第一個擁有Watson的企業,「不管多高價,報價給我」。
不過李正屹隨後也被總部反問的問題給潑了一盆冷水,「你的客戶有沒有找到幾個可以應用Watson的場景?要運用Watson來做什麼?」僅是幾個簡單的問題,也同樣反映在十多年後的現在,「你需要一個益智問答冠軍,或是一個可以跟你天南地北聊天的AI做什麼?」李正屹反問。
不只是個人、所有的企業都得認清「沒有仙丹」這個事實,李正屹點出背後那些極爲繁瑣、很不「sexy」的細節。他指出,爲了建置正確的模型,就必須確保「喂」進去的資料是100%正確,因此企業得先進行內部相關的結構化與非結構化資料及數據清查梳理。
數位轉型 是段旅程
但這個過程與企業數位化的程度相關,亦必須投入相對的時間、人力與資源,「所以都說數位轉型是段journey(旅程)」,得走上好一段時間,李正屹坦言,這也是這些年來數位轉型推了這麼久,產業界仍轉得不太完全的原因。
IBM在近十年間將AI一步步向AI for business聚焦,同時也更注重「正確性」。今年適逢ChatGPT的出現,IBM看好企業級的AI應用透過大語言模型、生成式AI的「進化」,將更進一步加速企業在技術創新、營運各層面的效率優化、韌性建立與整體價值提升等數位轉型目標的邁進。
2023年延續了前一年總體經濟的持續下行,及通膨、升息和地緣政治緊張等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不過李正屹仍在其中看到產業及臺灣IBM自身得以着力的關鍵動能,讓他對於今年依然保有信心。
IBM對2023年的產業發展,列出了五項重要觀察趨勢,包括具關鍵技能的人才缺口與薪資上漲,對企業成本帶來壓力,消費者更加重視隱私權與個人化消費體驗,使得客戶關係更爲複雜,另外企業供應鏈需更高的敏捷性與韌性,以挺過地緣政治、天災及總經等外部因素帶來的「完美風暴」。
準備十足 不怕雨天
此外,企業也正在落實永續發展的理想與現實間拉扯。最後則是隨着科技演進、推動數轉、上雲與智慧化的發展之際,企業面臨資料外泄的資安風險也大幅提升,「後續隨着量子運算技術更趨成熟,既有的加密機制都會被打破」,但在此同時全球資安人才缺口高達340萬人,更是企業迫在眉睫的挑戰。
李正屹今年初接任新職以來,也感受到臺灣企業主面對外部景氣不好、人才稀缺、資訊安全、落實永續等挑戰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他也以1990年代初的F1賽車手Ayrton Senna奪冠經驗和企業夥伴分享,「沒有賽車手喜歡下雨天,不過晴天時,你可能無法超越15臺車,但在雨天時就有機會」。
李正屹表示,臺灣IBM這一年將從「現代化」、「永續」、「安全」和「夥伴生態系」等四大關鍵動能着力,協助企業持續推動數轉進程。
「這一年絕對是相對辛苦的一年」,但李正屹相信,「只要做好準備就有機會雨天超車」,尤其在這個時間點的投入,最後帶來的回報「可能會比景氣好的時候更顯著」,因爲競爭對手可能會在這段時間倒下,「但存活下來的,還有機會爭取到更大的市佔」,而臺灣IBM在協助客戶的同時,也將在既有立足點上站得更穩、並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