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黑熊現身鄒族獵場 嘉義獵人連2次捕捉身影 再獲5萬獎勵金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獵人湯志卿今年9月在特富野部落獵場監測到臺灣黑熊出沒。(林業署嘉義分署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獵人湯志卿繼今年5至6月,3度在新高口巡守區域拍到臺灣黑熊後,9月又在特富野部落獵場領域往北霞山登山路徑旁,拍攝到臺灣黑熊成年個體,讓他二度領到棲地監測獎勵金5萬元,而獵人協會除拍到臺灣黑熊,也記錄到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全臺數量僅千餘隻熊鷹身影,爲臺灣生態紀錄再添一筆。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在新高口巡守區域也記錄到熊鷹身影。(林業署嘉義分署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林業署嘉義分署與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9月才共同出版《鄒族獵場、踏查與敘事》,首度公開鄒族8個部落間的獵場,而這次湯志卿拍攝到臺灣黑熊出沒,地點就在特富野部落獵場,鄒語名爲thiataka。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進行獵場踏查,山徑農路亦爲野生動物常利用路徑。(林業署嘉義分署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拍攝到臺灣黑熊的特富野部落獵場地勢平坦且終年有水,植被豐富多樣,是水鹿、山豬等野生動物常出沒的地方。(林業署嘉義分署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分署表示,獵人協會會根據黑熊的習性尋找架攝影機的地點,像特富野部落獵場地勢較爲平坦且終年有水,針闊混生林內有檜木、牛樟、殼鬥科植物、野蘋果、山枇杷、楠木等,是野生動物經常利用,且植被多樣豐富的地點,也是通往北霞山、楠梓仙溪必經山徑。

協助執行黑熊監測的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成立於2018年,制定「阿里山鄒族狩獵自治自律公約(einu)」規範獵人狩獵行爲,2020年起執行阿里山鄉主要狩獵物種監測,落實狩獵成果回報制度,並積極投入臺灣黑熊生態給付監測巡守。

爲增進部落社區對臺灣黑熊的認識,投入在地黑熊保育工作,嘉義分署自2023年開始,在黑熊分佈熱點區域推行臺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劃,內容包括巡護監測及入侵自主通報,提供入侵通報獎勵及宣導部落黑熊誤捕無罪,鼓勵在地民衆參與黑熊保護。

目前巡護監測由社區部落組織成立巡守隊,每月協助巡守黑熊潛在棲地,進行違法獵具通報及宣傳使用改良式獵具等工作,參與巡守部落社區,配合紅外線自動相機的架設,只要在巡守範圍內拍攝到黑熊影像,每次發給最高5萬元獎勵金,每年以3次爲限,原則以3個月爲週期發一次獎金。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張岱分署長20日頒發臺灣黑熊監測獎勵金給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獵人湯志卿。(林業署嘉義分署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分署表示,湯志卿5月兩度在新高口巡守區域拍攝到黑熊,6月拍到小黑熊,9月在特富野拍到成年黑熊,換算5、6月領1次獎勵金,9月再領1次共2次,如在12月又拍到,還可以再領5萬。

由於臺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劃去年開始推動,獵人協會巡護監測數據還在累積中,且目前都是小區域,嘉義分署表示,現還沒辦法推估大阿里山地區黑熊可能的數量。

依嘉義分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年少數黑熊個體有稍微靠近山區村落及遊客活動區域的情形,少數黑熊個體已相當接近臺18線,呼籲民衆如在有黑熊的山區活動,可留意是否有新的熊跡,如排遺、爪痕或腳印,建議隨身攜帶熊鈴、哨子或發出聲響讓熊知道人的存在。

如遭遇黑熊,嘉義分署呼籲保持鎮定勿驚慌,面對黑熊,儘可能拉開與熊的距離,儘速離開現場,千萬不要背對着黑熊逃跑或躺地裝死,食物及廚餘也應妥善包裝保存,避免味道逸散,落實無痕山林原則把垃圾帶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