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河川垃圾 塑膠佔9成 寶特瓶、保麗龍最多
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第5輪談判會議即將於25日在韓國展開,綠色和平呼籲飲料品牌商負起減塑責任,支持全球塑膠公約納入塑膠減產目標。(綠色和平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第5輪談判會議即將於25日在韓國展開,綠色和平調查發現,臺灣、南韓與香港河川垃圾9成都是塑膠材質,其中以統一企業的塑膠垃圾最多,其次依序爲OTTE樂天及維他奶,呼籲飲料品牌商負起減塑責任,支持全球塑膠公約納入塑膠減產目標,政府則應加強引導重複使用。
綠色和平今年調查臺灣的淡水河與曾文溪、香港林村河與貝澳河、南韓獐項溼地,總共發現3萬1250件垃圾,其中2萬8481件是塑膠垃圾,佔比高達 91.1%。
綠色和平調查,臺灣可辨識的品牌塑膠垃圾中,最多來自統一企業,其次依序爲維他露、太古可口可樂;香港則是維他奶國際最多,再來是太古可口可樂、屈臣氏集團;韓國則是LOTTE樂天最高,其次爲可口可樂、동아오츠카(Dong-A Otsuka)。
細看塑膠垃圾類別,綠色和平表示,臺灣河川最多寶特瓶類,其次爲保麗龍等塑膠包材、一次性食品包裝及餐具;香港最多爲食品包裝,其次爲日用品及包裝、飲品包裝;韓國最多保麗龍等塑膠包材,其次爲寶特瓶。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指出,即便臺灣政府曾稱寶特瓶率回收高達97%,寶特瓶卻仍是臺灣河川塑膠垃圾的最大宗,顯見末端回收無法解決塑膠污染問題,須由各品牌從源頭減少使用塑膠,改革成重複使用系統,才能改變品牌垃圾佔據河道的現況,政府則應加強引導飲料品牌商轉成重複使用,控制塑膠污染。
由於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第5輪談判會議在即,綠色和平全球塑膠公約談判代表團成員金娜拉強調,大型的消費品牌應該重視這份調查,立即採取減少一次性產品塑膠包裝,並規畫轉用至重複使用的系統,並支持《全球塑膠公約》納入減產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