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鐵 本土化維修超越目標

臺灣高鐵攜手工研院打造「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整體國產化比例高達99.66%。圖/臺灣高鐵提供

臺灣高鐵提升「本土化」再下一城,宣佈攜手工研院成功完成「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BRT)自主開發及生產製造,並已通過歐盟地區「產品安全認證」、提出專利申請中,未來將結合使用實績與開發技術,可望成爲軌道工業本土化邁向海外輸出的首例,本土化維修佔比今年底將達36%,超出原訂達標率兩成。

臺灣高鐵公司董事長江耀宗指出,「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是由臺灣高鐵與工研院共同開發,具有容易維護、可擴充性及電能回生等功能,優先使用臺灣製造的機械、電機、軟硬體設備等,歷時三年時間開發完成,整體國產化比例高達99.66%。

BRT測設備主要應用在列車完成重要的大修(GI)及轉向架檢修(BI)後,可先在BRT上將轉向架模擬時速300公里高速運轉下的情境進行檢修品質檢測。不僅具有提升完修品質的作用,更可以取代過去列車在「廠內低速測試」的做法,進一步確保人員與車輛安全。

江耀宗表示,以國外來看,較具規模的鐵道業者如JR-EAST、德鐵等都有類似的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此次與工研院成功合作開發出高度國產化BRT設備,顯示臺灣高鐵及相關單位在軌道工業的自主研發能量已更上層樓。

同時,此BRT設備目前已通過歐盟地區的「產品安全認證」,工研院也在去年11月提出專利申請,預計2023年底完成。

臺灣高鐵與工研院將各自持有五成專利智財權,下一步將進軍國際,透過臺灣高鐵使用經驗爲實績及工研院開發技術,向國際鐵道業者行銷由臺灣設計製造的BRT測試設備。

事實上,除了與工研院合作開發BRT設備之外,臺灣高鐵也攜手臺灣車輛公司合作開發「柴液型調度機關車」,預計12月開發完成;另與臺達電、凌羣、華電聯網、研華、中冠等業者合作的全線車站及月臺的「旅客資訊系統」也正陸續更新,預計10月完成。

臺灣高鐵近年積極推動本土化,原定2022年年底本土化維修目標30%已提前達標,統計3月底,臺灣高鐵本土化維修物料採購佔比已達35.1%,預期至今年底將達36%,達標率將超過2017年所訂定目標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