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人赴陸工作熱度不再 人數連續8年遞減

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資料顯示,國人赴中國(含港澳)工作人數連續8年遞減,2014年起連年下滑;受到COVID-19疫情衝擊影響,赴中工作人數佔赴海外工作總人數2022年僅剩37.5%。圖攝於2023年11月30日。 中央社

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資料顯示,國人赴中國(含港澳)工作人數連續8年遞減,2014至2021年期間連年下滑;受到COVID-19疫情衝擊影響,赴中工作人數佔赴海外工作總人數僅剩37.5%。

主計總處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民衆赴中國工作人數連續8年減少,2013年達43萬人,2014年起減爲42.7萬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大爆發前一年、2019年爲39.5萬人。

受到疫情衝擊,2020年、2021年、2022年赴中工作人數相較之前驟減。主計總處最新統計截至2022年,這年赴中工作人數爲17.7萬人,相較10年前、2012年(43萬人)驟減25.3萬人。

觀察赴中工作人數於赴海外工作總人數佔比,有統計資料以來,2009至2013年期間,赴中工作人數佔比年年突破6成,2011年一度高達62.2%。2014年起逐漸下降,疫情大爆發前一年、2019年爲53.4%;疫情期間、2022年僅剩37.5%。

前往東南亞國家工作人數則呈成長趨勢,2013年達10.9萬人,有統計資料以來,第一次突破10萬人;2014年增加爲11.3萬人。赴東南亞國家工作人數在2019年達12萬人,較10年前、2009年增加4.3萬人。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對中央社剖析,民衆赴海外就業大多是跟着臺商腳步走,臺商的海外佈局改變,中國不再是臺商投資第一優先考慮地方,臺商轉赴其他地方設廠,臺籍幹部當然也是跟着轉赴他地。

辛炳隆指出,中國外資政策在改變,在中國的經商成本也愈來愈高,美中貿易戰、美中科技戰加速臺商改變佈局,加上新南向政策拉動,海外就業情勢也有了明顯變化,可以看到赴中工作人數遞減、赴東南亞國家工作人數漸增趨勢。

辛炳隆提到,除了臺籍幹部跟着臺商赴中國工作外,另一部分前往中國工作的臺灣羣體爲年輕人。有的臺灣年輕人在中國就學畢業後,直接留在當地就業;有的則是自行選擇前往。

「中國對於臺灣年輕人就業吸引力確實在下滑」,辛炳隆說,一方面爲臺灣年輕人在對岸職場現已沒有特別優勢,二方面爲中國經濟環境現況不是很好,三方面爲臺灣年輕人對於極權政治環境較難接受,沒有辦法「賺錢歸賺錢」。

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兼任教授陳鬆興對中央社指出,臺商採取China Plus One策略,迴應供應鏈上游要求,減少在中國的投資,這些新廠多是轉移到東南亞國家設置。

陳鬆興表示,新廠設址東南亞國家,減少在中國的產能,相對地對於駐點中國的工作人員需求也降低,臺籍幹部、臺籍勞工前往中國工作誘因不再,於是呈現出赴中國、赴東南亞國家工作人數消長趨勢。

一名要求匿名受訪的38歲民衆表示,COVID-19疫情間拿到一個在香港的工作,考慮香港國安法通過後,當地生活氛圍改變,於是放棄了這個機會。香港薪資較臺灣薪資多2至3倍,不過「時時不自由」恐懼感讓人壓抑,不後悔取消赴港工作決定。

這名民衆說,其現所任職公司主管爲香港籍人士,舉家搬遷到臺灣生活、工作,很大原因是爲了孩子的教育,他們不願意孩子接觸中共引領下的「愛國教育」;另也有些香港籍友人慾離開香港,有的已經轉赴英國、加拿大展開新生活。

一名畢業於政治大學轉赴上海工作的民衆受訪指出,畢業後先在臺灣工作了一陣子,考慮中國市場大、職缺多,於是選擇落腳上海。上海薪資優於在臺灣的薪資,不過物價成本、工作壓力也高了不少;對於兩岸局勢感到緊張,希望和平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