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漫品牌形象確立 說臺灣故事給全世界聽

(林旻萱攝)

【圖/文.臺灣光華雜誌】

在近年政府投入的「漫畫創作及出版行銷獎勵要點」(簡稱漫輔金)催化之下,至今孵化超過700本以上的臺灣漫畫作品問市。下一階段,讓人殷殷盼問的是:臺灣漫畫,是什麼模樣?

在近年政府投入的「漫畫創作及出版行銷獎勵要點」(簡稱漫輔金)催化之下,至今孵化超過700本以上的臺灣漫畫作品問市。下一階段,讓人殷殷盼問的是:臺灣漫畫,是什麼模樣?

產業變化快速的年代,以線上閱讀爲主的條漫(webtoon)崛起,故事題材多樣化加上閱讀平臺紛紛成立,市場走向分衆乃至微衆;幸而,獲得國家支持的臺漫,政府並沒有設下太多限制。

說起漫畫就滿腔熱血的蘇微希,是開拓動漫祭的執行長,曾任漫畫博物館籌備諮詢委員。(林旻萱攝)

廣納百川,摸索自我面貌

畢竟,當產業未臻成熟,風格、特色,仍屬奢談,臺灣動漫畫推廣協會理事長蘇微希認爲,「產量要夠多,是第一件事。」這也是曾擔任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諮詢委員的她對政府的建議,決策者真的聽進去了。

以金漫獎的獲獎作品爲例,「近五年的得獎作品常是跌破大家眼鏡。」蘇微希說。如2019年百合(GL)題材《粉紅緞帶》,2020年以獨特畫風見長的《時渦》,2021年的《獅子藏匿的書屋》等金漫大獎得獎作品,題材均非過去傳統的商業漫畫類型。

另外2022年獲金漫大獎的《星咒之絆》,是連載於Line Webtoon平臺上的條漫,打破獨尊頁漫的慣例;同年,以百合歷史小說爲本的《綺譚花物語》也奪得年度漫畫獎。2023年,來自香港的漫畫家柳廣成,以在臺出版的《北港香爐人人插》,首度以外籍漫畫家的身分入圍。蘇微希用肯定的語氣表示:「跨界度、容許度變高,可見政府當局態度的開放,也不會擅自去定義何謂『好的漫畫』。」

當國內漫畫產業足夠茁壯,自然會有向外探索的動力。圖爲臺漫業界赴法國安古蘭,與國外出版人、讀者相互交流,包括原稿展出、舉辦編劇講座以及漫畫家籤繪等活動。(文策院提供)

真金白銀、「名」「利」雙收

那麼,何謂「好的漫畫」?

蘇微希務實地認爲,「交由市場、國際獎項、國際授權來決定。」名氣、聲量、銷售成績,會帶來真金白銀的收益,她說,這纔是2010年後,足以稱之爲臺灣漫畫第三黃金期的指標性關鍵。

經過一番努力,確實,近年臺漫不僅已在國內引起聲量,在國外也受到關注。大辣出版總編輯黃健和,另提出幾點代表性指標作爲佐證:

第一,是由日本外務省針對非日本漫畫家舉辦的「國際漫畫賞」。在2011年以前,雖然有臺灣漫畫家以個體戶身分參加,獲獎頻率仍僅是偶有可見,獎項也僅是「入賞」(佳作)。直到2011年,漫畫家顆粒(柯宥希)以《許個願吧!大喜》拿下「第5屆國際漫畫賞」優秀獎(銀獎),臺灣漫畫家開始成爲該獎項的常勝軍。2020年尤爲風光,韋蘺若明的《送葬協奏曲》、阮光民的《天橋上的魔術師》、D.S.的《百花百色》,各自包辦了最優秀賞(金獎)、優秀獎及入賞。

第二是,臺灣開始以國家隊「臺灣館」的名義,常態性參加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等國際書展、漫畫展——臺漫的國際化,其來有自。黃健和指出,當國內產業足夠茁壯,自然會渴望探索他國的產業樣態。因此,1990年代,鄭問在日本講談社邀請下,開始連載《東周英雄傳》,成爲早年臺灣漫畫家赴國外發展的少數例子;敖幼祥、蕭言中等七人,組團赴美國參加「聖地牙哥國際漫畫展」(Comic-Con);麥人傑亦赴參加法國安古蘭漫畫節。

2010年,臺灣漫畫家陳弘耀、王登鈺、林莉菁等人,帶着集結12位漫畫家的獨立刊物《Taiwan Comix》到安古蘭參展,橫空出世的臺漫作品,在現場引發了旋風,隔年主辦單位發函邀請當時的新聞局,2012年臺灣首次以主題館身分參與,至今不輟。

總的來說,臺灣漫畫在金漫獎、日本國際漫畫賞等榮譽的加持;國際書展的連年曝光,國際讀者的養成;以及近年國際社會對臺灣高度關注繼而對臺灣漫畫產生好奇等各方因素加成下,逐步引發擴散效應,黃健和粗估,近三年臺漫的國際授權應超過百本,尤其在異文化接受度尤其高的漫畫大國法國,更授權超過60本,義大利也售出約30本版權。

在這之中,售出9個國際版權的《Day Off》最受國際市場歡迎,緊追在後的,是售出7國版權的《送葬協奏曲》與《來自清水的孩子》;《閻鐵花》也售出6國版權。

「漫畫,就是一個人,一支筆,一張紙,就可以說故事給全世界聽。」黃健和說得不無浪漫,「因爲漫畫,臺灣可以與許多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生連結。」

想像在遙遠的泰國、越南,喜愛同志題材的讀者,會是如何津津有味地閱讀以都會白領爲題材的BL作品《Day Off》。又或是,取材自知名出版人蔡焜霖其人其事的《來自清水的孩子》,以兒童視角,再搭配漫畫形式的舉重若輕,沉重的白色恐怖故事竟能在美國引起熱烈迴響。抑或遠在法國、義大利、西班牙、俄羅斯的讀者,又是如何被京劇旦角的超級英雄《閻鐵花》牽動,並拍案叫絕……。

透過漫畫,臺灣,能走得更遠。

從日本紅回臺灣的《綠之歌》,不僅得到細野晴臣、村上春樹的肯定,還入選「這本漫畫真厲害!」的「男性向」第九名。(林旻萱攝)

國際書市捷報連連

也在近年,偶爾會聽聞到臺漫在海外市場傳來捷報。

好比年輕漫畫家高妍的《綠之歌》,故事主線爲文藝少女「林綠」的青春情事,情節除了融合日本搖滾巨匠細野晴臣的歌曲,包含主人翁常去的臺北公館的live house「海邊的卡夫卡」及咖啡館「挪威的森林」等,還有主角的命名(《挪威的森林》的女主角爲「小林綠」),處處可見向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致敬的意味。

在2023年出版的《綠之歌》,最早僅是作者自費出版,短短32頁的短篇。然,因着故事與畫風均細膩,居然意外被細野晴臣本人知悉,並邀請她參與其紀錄片。而後,村上春樹也肯定其畫作,並邀請她爲新書《棄貓: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繪製封面。在好評連連之下,高妍進一步將短篇作品發展爲上下兩冊的長篇,於臺、日同步出版,出版後,還被日本讀者票選爲「這本漫畫真厲害!」的「男性向」第九名。

另一名漫畫家小島,將職業棋士、租書店、精神疾病等議題結合,創作《獅子藏匿的書屋》。由於故事獨特,在法國引起不小轟動,不少出版社紛紛表示有意購買版權,最後,由一對年僅20來歲的年輕兄弟檔買下,併成爲他們所創辦的出版社的第一部作品。對方的熱情,讓小島甚至自掏腰包購買機票,前往安古蘭漫畫節與之碰面。

臺漫尤其擅長小衆題材,圖爲目前國際版權授權最多的BL作品《Day Off》。(林旻萱攝)

臺漫品質,緊追日漫之後

臺漫之所以能在國際市場引起風潮,可迴歸漫畫市場來探討。由於國際漫畫市場,主要有日漫(manga)、美漫(comic)、歐漫(bande dessinée,常簡稱BD)等幾大類;另外,還有後來崛起,以線上閱讀爲主的韓漫/條漫(webtoon),以及強調題材深度與廣度,藝術表現力更強,適宜大人欣賞的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等不同系統。

在這之中,日漫不僅在臺灣,在全球均有獨佔鰲頭的優勢,但將漫畫視爲「第九藝術」的法國,因市場需求廣大,許多新興出版社開始留意除了日本以外的亞洲漫畫市場,品質緊追在日漫之後的臺漫,遂得以借力使力,乘風昂揚國際。

畢竟,一直以來,臺漫之中總有深深淺淺日漫影響的痕跡。臺漫長得太像日漫,曾被視爲難以擺脫的原罪,由於臺灣曾歷經長達半世紀的日本殖民統治,以及雙方在地緣、文化上的親近性;同時,作爲島國,本就易於接納外來文化。研究者鹹認,臺漫從第一黃金期就發現其中有着日漫影響的痕跡。

長期投入臺灣動漫研究的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劉定綱指出,臺漫有着日漫對於敘事的講究,「會強調起承轉合,會埋哏,也會有破哏的需求,也會去安排情節中必須具備的因果邏輯。」

但,不僅如此,劉定綱強調,臺漫也常見以歐漫見長,對於畫面氛圍與意境上的費心營造與着墨。

會形成如此特質,一來或許與臺漫的國內市場機制未臻全然成熟有關,使得風格表現,沒有主流的俗套可供依循。另外,蘇微希也觀察到,2000年後,臺灣大專院校廣設視覺設計與動畫科系,促使大量的視覺人產出。

加諸漫輔金的挹注,也吸引不少美術科班生選擇躋身漫畫家行列,好比漫畫有着濃濃插畫風格的《暫時先這樣》,作者陳沛珛便直言,因爲漫輔金的補助,讓以插畫工作爲主的她,順利開啓漫畫家的斜槓身分。而包括陳沛珛及其同學艾姆兔,以及左萱、61Chi、曾耀慶等三位同屆同學,還有甫獲比利時漫畫節新秀獎的吳識鴻,均爲師大美術系科班生,令人想起前一黃金期的漫畫家有頗多畢業自復興美工的獨特景況。

總括而言,擅長說故事,藝術表現性強,是坊間臺漫顯而易見地重要特質。蘇微希認爲,臺灣漫畫家依據故事內容、個人喜好選取,不僅取得商業市場及藝術追求上的平衡,也展現出臺灣文化內涵的主體性,並從中爲臺漫前進國際市場,開闢出一條新路徑。

劉定綱肯定臺漫第三黃金期發展至今,風格類型可謂成熟確定。(林旻萱攝)

臺漫的「視」界

新世代漫畫家獨具的人文底蘊,呈顯出與上一世代的作品截然不同的面貌。

言稱「臺漫品牌形象成熟」的劉定綱,將現今市面上的臺漫作品分爲幾大類型,最具代表性的是由《CCC創作集》衍伸而來的文史類漫畫,比如左萱首部被跨界改拍爲電視劇的《神之鄉》;以及左萱另一部取材自母校,以日治時代的臺北高校(即臺師大前身)爲背景的青春校園物語《芭蕉的芽》;李隆傑從荷蘭人的視角出發,將鄭成功逆轉爲反派的《1661國姓來襲》;漫畫家狼七與國發會檔案管理局攜手,以史實爲基礎,描繪海洋精神與青春追夢的《涌與浪:自由中國號》……等,均是近年佳作。

另外,堪稱亞洲性平模範生的臺灣,在漫畫上同樣貫徹無疑。好比如由知名編劇簡莉穎與漫畫家廢廢子合作的《直到夜色溫柔》;講述女性身體解放,穀子的《T子%%走》;或與文史題材融合,結合清代民間女鬼傳說與女性自主意識的小峱峱的《守娘》;更別提,目前排行國際授權榜首,講述白領BL故事的《Day Off》……等等。

劉定綱觀察,臺漫在主流的商業漫畫領域(如強調熱血、勝利、友情、戰鬥的故事)雖然未必擅場,但舉凡文史向、LGBTQ等小衆題材,卻表現亮眼,在閱讀分衆、微衆化的時代,反倒能借由題材的特性,精準虜獲小衆讀者的眼球。

回首來看,臺漫的內容包羅,風格靈活,議題強烈,深具入世關懷。能說,新臺漫,也恰如其分地展露臺灣社會的今貌。

臺中國家漫畫博物館12號展間收藏了從1950∼2020年的漫畫雜誌,是漫畫迷尋找回憶與追粉之處。(莊坤儒攝,劉俊良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