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雨量正常偏少 7到9月應節約用水
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25日於記者會時指出,7到9月的颱風與雨量預計都比過去平均更少,呼籲民衆注意節約用水。(Photo by 簡嘉佑/臺灣醒報)
颱風季來臨,預計颱風減少至2到4個、整體雨量也是正常偏少,水情恐怕再度吃緊!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25日於記者會時指出,7到9月高溫訊號持續增加,氣溫也都會高於平均;而颱風與雨量預計都比過去平均更少,呼籲民衆注意節約用水。
中央氣象署署長程家平表示,臺灣去年出現嚴重旱象,導致民衆對臺風的態度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希望颱風帶來降雨的同時,卻又擔憂災損。比如去年小犬颱風出現有史以來最大風速,連續數個颱風也帶來25億的農業損失。
陳怡良回顧5到6月的天氣,在氣溫部分,梅雨季就是冷暖交替,只要有鋒面影響氣溫就會下降;至於雨量的部分,因爲受到梅雨鋒面影響時間較短,所以整體降雨量較少,是至1950年以來同期第五少的雨量,僅251.6mm的降雨。
展望7到9月的氣候,他指出,赤道東太平洋的海溫持續下降,意味着下半年反聖嬰現象有望持續發展,臺灣過去從聖嬰年轉爲反聖嬰年時,熱帶西太平洋至南海的反氣旋環流就會更顯著,預計僅南部地區有偏溼的狀況。
陳怡良指出,在反聖嬰年,太平洋的颱風生成的位置都比較接近臺灣,也因生成位置距離較近,發展強度比較容易受到地形限制,導致強度減弱,但具體還是要看當時的大氣環流的狀況。
「氣象署預計,颱風生成總數與鄰近臺灣的颱風總數會略少於正常年,預報會有2到4個颱風,」他也說,預計今年臺風行進方向多爲「偏北轉向」或「向西直行」,只要颱風強度夠強,這兩種路徑都會對臺灣造成影響。
針對氣溫與雨量,陳怡良說,7到9月氣溫持續偏高,且愈接近9月,氣溫偏高的訊號也愈來愈強;雨量則是正常偏少。他提醒,由於颱風路徑不同,各地降雨量差異很大。再加上臺灣一半的水源來自颱風,且整體雨量正常偏少,所以要特別注意節約用水。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