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電攜中研院大突破 自制無碳氫

蔡英文總統(前右)14日出席「中研院去碳燃氫混氫發電技術發佈會」,在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前左)陪同下參觀中研院去碳燃氫系統與臺電小型發電機組,瞭解相關技術和生成原理。(趙雙傑攝)

臺電與中研院攜手淨零大突破!14日兩家宣佈天然氣「去碳燃氫」技術,首度成功串接到小型商用發電機組,可自制產生「無碳氫」,完成真正0碳排。預計年底高雄興達電廠試行5%混氫發電中,臺電所需的5%氫氣來源,可有1/20爲此機組產生的無碳氫。接下來,中研院還要往大型化發展,目標零碳氫能發電。

這場「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發佈會」政府相當重視,蔡英文總統14日率同經濟部長王美花、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出席力挺。蔡英文肯定此項研發成果,強調政府每年都會投入150億來做淨零技術研發。

氫氣本身雖是0碳,但須從水跟甲烷中重組產生,過程中會有碳排放。中研院的「去碳燃氫」技術,可以達到產氫0碳排,但僅能在實驗室,走不出去。

臺電今年2月選定興達電廠作爲「混氫發電」示範基地,要在天然氣發電中混氫5%,當時就同步與中研院簽署合作備忘錄,展開此技術商業應用實驗。昨記者會,正式宣告中研院去碳燃氫技術,成功串接到臺電引進的國內第1套65瓩混氫型微氣渦輪發電系統上,完成小型商用發電機組應用。

臺電指出,去碳燃氫是將天然氣以高溫裂解爲氫氣與固態碳(碳黑)兩樣東西,氫氣可做爲發電及工業使用,至於碳黑則能用於精密、高產值化工業生產原物料。中研院長廖俊智表示,目前全臺碳排放量有一半來自發電,其中又有3到4成是天然氣,去碳燃氫可創造出零碳電力。

興達電廠所需的5%氫氣,是由民間氣體制造商以「蒸氣重組」方式產出。中研院永續科學中心執行秘書陳於高指出,這個方式仍有30%排碳量。年底前會把65瓩混氫型發電機提供給民間氣體商,自制出「無碳氫」,再以槽車送到興達。但因機組小,初期僅能供應5%氫氣中的1/20量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