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上海的流轉時光
(圖/作者提供)
華燈初上,黃浦江面波光粼粼,映照出陸家嘴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閃爍的霓虹燈爲現代建築增添了一抹絢麗,與外灘那一排哥特式、巴洛克式、折衷主義風格的萬國建築羣交相輝映,勾勒出上海百年變遷的縮影。
作爲一個土生土長的臺北青年,我站在外灘,凝望着江對岸的東方明珠塔,心中涌動着複雜的情感。在這裡,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時間的流逝,過去與現在,記憶與現實,在此交匯融合。
翻開《臺北人》的一頁,白先勇筆下的上海舊夢彷彿躍然紙上——那些被時代洪流裹挾的老上海人,在臺北追尋往昔的影子。在臺北的明星咖啡館昏黃的燈光下,細數着曾經的榮光與悲歡。
此刻,外灘的燈火與臺北西門町的霓虹燈似乎有幾分相似,而我的思緒早已飄回那承載着老上海靈魂的臺北明星咖啡館。
明星咖啡館是臺北老城區最具傳奇色彩的地方之一,位於臺北市武昌街上,正對百年曆史的臺灣省城隍廟。這不僅僅是一家老式咖啡廳,其故事始於上海,是臺北與上海最有聯繫的一家老店,充滿了豐富的歷史情緣。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這裡成爲老上海人的精神據點。那一代上海人因爲國共內戰遷徙到臺北,在這裡試圖重建他們的世界。咖啡館內,泛黃的木桌、昏黃的燈光、穿着旗袍的仕女和穿着西裝的老紳士,空氣中瀰漫着濃郁的咖啡香氣,交織着上海話的呢喃與京戲唱片的悠揚。
白先勇筆下的「明星咖啡館」真實再現了那個時代的生活。舊上海的紳士名媛、京劇名角、文人騷客在這裡追憶十里洋場和夜上海的繁華,他們互相取暖,訴說離散後的鄉愁。
如果說臺北的明星咖啡館是老上海的縮影,那麼外灘則真實呈現了當年十里洋場的輝煌。外灘這個名字自帶舊日風情。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這裡是上海最繁華的商業中心,租界內銀行、洋行、舞廳、戲院林立。街頭有穿長衫的文人,有戴呢帽的洋行買辦,還有穿西裝、叼雪茄的上海灘富豪。那時的上海,被譽爲「東方巴黎」,白天是金融中心,夜晚則是紙醉金迷的歌舞天堂。回到現實,我再次站在外灘,耳邊傳來遊客的交談聲,有上海話、普通話,甚至還有閩南語。
過去的上海人漂泊到臺北,在明星咖啡館緬懷往昔,而今天的臺北青年漂泊到上海,在外灘感受舊夢重現。這穿越時空的輪迴,正是歷史最奇妙的迴響。
上海依舊繁華,臺北依舊溫潤,而往昔的影子依然若隱若現。我追隨着前輩的足跡,連接起臺北與上海的情感紐帶。